发中旬教育研究绪论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与实施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的定位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由于中职学生的文化内涵、年龄、经历等诸多因素,使其在教育教学管理和实习就业方面与高中或大学学生有着明显的区别,面对年轻、天真、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渴望的中职学生,我们要设定什么样的培养目标,才能使学生尽快适应社会的需要,从而健康稳步发展。 1中等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中等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是以满足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才需求为目标,主要培养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教育形式。结合我国现阶段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企业人才需求情况来看,中等技能人才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也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我们的技能培养目标包括: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胜任某一项工作所需的身体条件以及未来发展的潜在能力等。存在问题的分析第一,混淆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专科、本科教育的区别,无中等职业教育特色。长久以来,由于社会上存在重学术轻技术、重学历轻技能的偏见,再加上职业院校普遍办学时间短,办学理念不成熟,实训设施和实训教师不到位,管理不完善,而且生源相对较差。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职业院校不是在学科专业建设和办学特色上下功夫,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是灌输专业知识、考试考核上下功夫,导致学生厌学,本来生源有限。在这样的教学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脱离学校的培养目标,难以适应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第二,重视专业技能,而忽略综合技能。认为中等职业教育就是培养技术工人,所以基础课、理论课可有可无,只需让学生掌握某一方面操作技术,通过技能鉴定,然后把他们推向企业即可。这种片面迎合企业现实用人需求,片面追求就业率的做法,短期内看,可能对学校吸引生源、扩大规模、提高效益等都有好处。实现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培养目标的实施办法 1)改革现有专业课程体系模式。中等职业教育,不同于大学普通教育,它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和技能性的特征,是职业教育的基础。它典型的应用性、突出的技能性、较强的实践性,决定了课程设置应始终围绕培养对象的职业能力这一主题,将课程与培养目标以及专业能力有机地结合,不单纯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也不能单纯追求现有工作岗位能力培养需求,而是根据培养目标的能力因素和岗位需求,筛选出学科中与培养职业能力直接有关,并且使用频率较高的专业知识内容,配合实践性教育环节,形成一个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体,突出技能和岗位要求为目的的课程体系。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学科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人才资源是学校的第一资源,建设一支学科专业水平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办好专业的重要因素。从学科专业建设和结构调整需要出发,有重点、有倾向性地引进急需人才,加大对人才的吸引力度,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更加优越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并使其各尽所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创造宽严适度、人人奋发向上的人事管理环境,形成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加强在职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岗位培训,使其由单纯的“理论型”或“技能型”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加强教研、科研工作,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3)在教学工作上,侧重综合能力培养。使培养对象具备扎实、够用和适度超前的理论知识,能
发中旬教育研究绪论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与实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