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公子重耳流亡何謂流亡?與流浪的區別?尋找自我的過程?你曾經出走?出走的理由?追尋的過程,換系?g/wangling819/ment280139565/wanderer/:◎蔣勳推薦許多最動人的片段都是旺霖自己與自己的對話,走到了大山之間,到了孤獨的極致,與自己的對話變得很純粹,那使旺霖從一個稚拙的青年一下成長了起來,有一種男子的沉穩。我讀著讀著,忽然夢想著,或許旺霖的書會是一個運動的開始,台灣的青年讀完《轉山》,帶著書,都紛紛出走,走向他們各自孤獨的旅程。這本書越看到後面越可以感覺到三個月單車的滇藏之旅,旺霖如何逐漸成熟的心境,到他寫下〈直貢梯寺的天葬〉時,文字的精簡,敘事的深沉,細節的冷靜,使人忽然覺得那個原來稚拙的青年竟然從身體中生長出如此厚重身長的生命信仰。相關背景:晉獻公─申生重耳(晉文公)─夷吾(晉惠公)─懷公─晉文公秦穆公虞、虢等國晉獻公之女驪姬(奚齊)123九月,晉惠公卒。懷公命無從亡人,期,期而不至,無赦。狐突之子毛及偃,從重耳在秦,弗召。冬,懷公執狐突曰:「子來則免。」對曰:「子之能仕,父教之忠,古之制也。策名委質,貳乃辟也。今臣之子,名在重耳,有年數矣。若又召之,教之貳也。父教子貳,何以事君?刑之不濫,君之明也,臣之願也。淫刑以逞,誰則無罪?臣聞命矣。」乃殺之。策名委質策名委質策名:名書於策上,指出仕。委質:指臣給君送上禮物,表示做人臣子。關於「策名委質」《國語‧晉語》中記載了鼓(白狄別邑)被晉卿中行穆子圍攻的故事。原鼓子之臣夙沙釐想要跟隨原君而不願服從新立之君。我君是事,非事土也。名曰君臣,豈曰土臣?今君實遷,臣何賴於鼓?(《國語‧晉語九》)臣委質於狄之鼓,未委質於晉之鼓也。臣聞之:委質為臣,無有二心。委質而策死,古之法也。君有烈名,臣無叛質。敢即私利以煩司寇而亂舊法,其若不虞何!(《國語‧晉語九》)小結「策名委質」在古代作為一種確立君臣關係的儀式。然而,其中蘊含的君臣權利義務概念,落實在具體的歷史情境與政治判斷之中,其意義卻是可以被選擇性地實踐,即狐偃可以為了保全父親而背叛重耳,夙沙釐也可以追隨新君而取得爵祿,他們在委質不二的同時都還有其他的選擇可能性,但他們都堅持了作為古法的策名之忠和委質之義。
晋公子重耳流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