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生
物
学
通
报
2012 年第 47 卷第 6 期
“应用光合作用原理分析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教学设计
杨文源
1
郭
莉
2
(1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北京
100875
2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
北京
100190 )
摘要
在现代教育理论和新课程文件的指导下, 基于框架问题的构建, 设计了“应用光合
作用原理分析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一节的课堂教学,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 引发学生高
阶思维, 让学生在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习得新知识。
关键词
教学设计
框架问题
光合速率
影响因素
光合作用原理应用
中国图书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C
1
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和 C4 植物有学习要求, 所以, 在设计本课时, 笔者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
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只有使学生主
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的教学才是有效的。因此, 在
教学组织上, 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创造主动学
习的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 要引导学生探索, 启发
学生思考,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内容安排上,
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学以致用, 让学生体验成功
认为有必要结合前面课时中已学习的内容, 创设
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运用光合作用原理分析解释
生产、生活实践中的现象。在此基础上, 再进一步
提供素材, 引导学生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这两
大代谢活动原理结合起来分析实际现象。从而达
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帮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感, 增
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本课拟定题为“应用光
的快感, 增强主动学习的意识
[1 ]
。
合作用原理分析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
基于以上理念的指导, 笔者设计了“应用光合
内容分析
从教材内容的编写来看, 本部分
作用原理分析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一节的
课堂教学, 围绕教学主题, 在学生原有认知的基础
上, 创设问题情境, 引发学生高阶思维, 帮助学生
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习得新知识。本课于
2010-2011 学年度第 2 学期在北京某中学高一年
级的 2 个理科班实施教学。
首先对光合速率概念进行了界定, 明确给出了光
合速率定义, 所以, 光合速率概念可以由学生自主
学习。接下来,教材以小资料的形式讨论了表观光
合速率和真正光合速率之间的关系, 这一块内容
与呼吸作用相联系, 较为综合, 是本节课的难点,
所以, 可给出相关问题情境, 通过小组讨论学习再
2
教材分析
在全班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再往下,教材重点阐
授课中学使用的是浙科版高中生物学教材。
在浙科版教材中,“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
必修 1 “分子与细胞”第 3 章“细胞的代谢”第 5
节
“光合作用”最后一部分的内容[2 ]。
述了光照强度、温度、CO2 浓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其中,教材只给出了光照
强度、温度对光合速率影响规律的曲线, 没有给出
单独的 CO2 浓度影响规律的曲线。因此,对于前
“应用光合作用原理分析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 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