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粉画中具体景物的描绘[摘要]本文略谈了天空、树木、山丘、水等景物的色彩变化和结构规律,使学生掌握分析具体景物的方法。[关键词]天空;树木;山丘;水进行水粉风景写生可锻炼学生表现广阔的空间和外光的能力,是学习取景构图、形色概括、掌握画面色调的好方法。在风景写生中除了要注意取景构图、光色变化、气候变化外,往往还离不开天空、地面、树木、山丘、水等具体景物的描绘。因此要想画好风景画,就要研究各种景物的色彩变化和结构规律。现将风景画中经常出现几种景物的色彩和结构特征略谈其表现规律。一、天空天空是风景画中主要组成部分,它既能帮助我们表现广阔的视野,还能加强画面气氛,衬托主题。天空的变化关联着地面景物的光色变化。描绘天空时,首先应注意整个天空是象半个圆球形似的覆盖大地,画面上出现的一块天空,也应该注意它的上下左右都是有弧度的,在一般情况下,上边近处的色彩重而鲜,下边远处的色彩轻而灰,从左右来讲,日光方向的略带黄味,暖色逐渐向青蓝色过渡。晴天无云的天空,一般是蓝色的。靠近地平线的地方逐渐倾向于青色或紫灰,此时的天空一般是光滑而透明,采用湿画法为宜,可以先用清水把天空部位涂湿,然后趁湿时上色,颜色自上而下过渡含蓄,一遍基本画成,使颜色衔接过渡均匀,随着远、中、近的变化而色彩有所变化,不需要有明显的笔触,以防止破坏“天衣无缝”之感。当晴空有云时,变化就复杂了。云的形状也受气候的风力影响而变幻多端,有时如棉团,有时像山峰,有时似蘑菇,有时如平行流水,有时呈放射状;其色彩有时五彩缤纷,有时洁白如雪。在纸面上先用水打湿,再画云朵的中间色和背光部,接着画蓝天。应分出近、中、远不同的色彩,并趁湿和云朵背光部结合,明部则应为明显的白纸轮廓,待第一遍色画好后,在明部云朵部提出粉黄乳白等色。云朵是由水蒸气的聚集,有轻浮飘动之感,而且有体积,在阳光的照射下有明暗不同的体面关系,但其边缘总是虚缓的;由于云是水蒸气的聚集,故有半透明之特点,在逆光情况下,云层越厚色调越暗,在边缘稀薄的地方,通常因阳光射透形成很光亮的轮廓光。当云层密集铺满天空时,就形成阴天,阴天时天空多为灰色所笼罩。画云是要注意透明关系,要有近大远小,近高远低的透视变化。往往云层的表现对于渲染画面气氛,调整画面构图等都有重要作用。写生时,可根据画面构图的需要,不一定完全受客观限制,要有选择、裁剪、增减。雨天阴天一般采用湿画法和湿浸纸画法效果较好,还可用点彩流动法,先用水扫刷一遍,然后用灰蓝色按照云的动势扫几笔,再将画面斜放,让色彩随湿纸流动,其效果有如阴雨欲来之感,其用色多采用灰蓝或灰绿再加点黑,色彩宜稍重,以示无色阴沉。早霞与晚霞,其天空色彩应有区别,虽然都是万朵红云,但早霞一般空气层中比较洁净,红日初升,天地相连处,金色灿烂,呈现黄橙色,金黄色,稍见粉红,其色彩比较清新,一般偏冷,其颜色一般用柠檬黄、冷红之类,而晚霞则因大气中浮现许多的尘埃,故其色彩略偏暖,较早霞有些火红而稍见浑浊,呈红色、紫色、橙色,故颜色大多用中黄、橙色、紫色、大红之类。夜间的天空常以浓紫、深蓝为主,月夜天空则常作深绿色等。这些都是一般的方法,我们在风景写生当中,应要对客观对象作仔细观察,反复实践,以便更好的掌握对天空的描绘。二、树木树木种类繁多,其形状也各异,但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形状的树木。一是外形呈圆形伞状,一是外形呈长形圆锥状。一般都能
浅谈水粉画中具体景物的描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