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依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4号)和《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一、发展基础“十二五”期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教育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立德树人导向更加明确,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深化,教育现代化稳步推进,教育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百姓,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学习机会进一步增加。%,义务教育巩固率、%,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比例为62∶38,%,进入大众化普及发展阶段。教育公平取得新进展。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和薄弱学校改造大力推进,省级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达到53个。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不断完善、资助格局基本形成、资助规模不断扩大。辽西北农村中小学营养餐试点顺利实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学生和问题少年受教育权利得到更好保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中、,毕业生稳定就业率保持在95%和90%以上。高等学校每年输送本科及以上毕业生20万人左右,建设了一批台和研发中心,产出并转化了一批研究成果。国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发展能力不断提升。%。建设了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138所、特色普通高中实验学校50所、国家示范性中高等职业院校46所。初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不断推进;建立了中职、高职、本科教育衔接机制,初步搭建起人才成长“立交桥”;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改革取得突破;系列卓越人才培养走在全国前列;本科专业评估评价创新取得重大突破。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民办教育进一步规范发展。教育国际化迈出新步伐,信息化取得新成效。总体上看,《辽宁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确立的主要发展目标已经实现,若干指标继续在,为“十三五”时期更好更快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发展要求“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全力推进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创新驱动已成为核心和第一发展要素,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辽宁篇,关键在科技,根本在人才,基础在教育。“十三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发展、辽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面临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也面对诸多风险和挑战。有效应对挑战,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对辽宁教育现代化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辽宁行动纲要》,构建辽宁现代产业体系,大力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建设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先行区等战略,迫切需要辽宁教育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加快培养各级各类创新人才。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让全省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迫切要求完善全省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优化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格局,适应教育需求的结构性变化,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多样化教育的需求,迫切要求辽宁教育不断完善体系,优化结构和布局。总之,辽宁新一轮振兴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迫切需要抓住教育这一最基础环节,推进优先发展。对照辽宁新一轮振兴发展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对照全省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对照教育现代化的建设目标,辽宁教育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全社会教育观念和教育理念在一些方面仍比较滞后;城乡、区域之间教育发展差距仍较大,辽西北和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育发展仍面临着许多困难;高等教育整体办学水平还不高,同质化倾向明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引领科技进步的能力还不强;产教融合、科教融合的协同培养机制尚未形成;人才培养的类型、层次和学科专业结构与社会需求契合度不高;职业教育优势还不够突出,特色还不够鲜明;学前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还相对薄弱;民办教育还有待进一步促进和规范;一些市、县(市、区)政府教育投入能力不强,保障水平不高,促进就业创业的措施不多。辽宁教育必须认清严峻形势,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自觉遵循教育规律,明确目标任务,牢记使命担当。紧紧抓住发展机遇,以奋发有为的状态和求真务实的作风,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攻坚克难的勇气,切实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断推动辽宁教育改革实现新突破、发展迈上新台阶。三、发展战略(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
辽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