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梅花岭记课件.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梅花岭记全祖望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词语,、、体会史可法忠贞不渝、、快速朗读,正字正音酉殉硕殒恚麾瞠宛然徇陨嗔词语练习1、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2、吾誓与城为殉3、谱汝诸孙中4、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5、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巩固扩展1、吾得兄事之《鸿门宴》2、卒廷见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3、衣赭衣《报任安书》4、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面: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庐山草堂记》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名词作动词面对)(名词作状语当面)(一)本文的思路与结构是怎样的?本文为节选。可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记叙,后一部分议论抒情。 第一部分(1~3段):记叙了史可法殉国前后的情况及有关的几件事。可分为三层。第一层(1段):记史可法殉史可法殉史可法殉国后的几件有关事情。 第二部分(4段):是就生与死的问题,承接上文,深入议论史可法殉国流芳百代的意义,突出文章中心。作者首先针对“未尝殒于城中”、“忠烈未死”的传说发表议论,并对世俗关于颜真卿、文天祥成仙的传说加以否定。这表明两重意思。一是用历史上忠贞爱国的颜真卿、文天祥同史可法相比,说明史可法的爱国精神、民族气节崇高,为人民所纪念。二是这些爱国英烈之所以不朽,不在于他们究竟是以出世还是入世的面目出现,而在于“其气浩然”。他们的爱国精神、民族气节,对人民永远有着强大的影响,这就深刻揭示了史可法殉国的重大意义。最后作者又写了自己在梅花岭的感受,进一步表达对史可法的崇敬。(二)作者是怎样刻画史可法的英雄形象的?作者对史可法是通过正面描述、侧面烘托和反面对比来表现的。 1、2两段是正面描述。文章开始交待时间之后,就用“江都围急”四字交待当地形势,又以“知势不可为”一语写出史可法是在局势已无可挽回的情况下,出于对眼前危局的清醒认识,才下决心“誓与城为殉”的。他不是轻率的人。 对于死,他预先作了安排,考虑周到。他说:“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当他征得史德威同意,帮助他“临期成此大节”时,他欢喜地认史德威为义子,这一喜一认,充分表现了史可法决心为国献身,宁死不辱的精神。后来城陷时,史可法首先“拔刀自裁”;诸将抱持时,他又“大呼德威”;面对强大的敌人,他“瞠目曰:‘我史阁部也。’”当“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降”时,他“大骂而死”。描写不多,一个忠烈刚强的民族英雄形象跃然纸上。第3段写了三件事。一是“忠烈未死”的传闻,二是英、霍山的义军假托史可法的名义抗清。前者反映了人民对史可法的爱戴,也反映了人民的美好愿望。后者说明史可法已经成为民族魂的象征,成为英勇不屈,反抗异族侵略的光辉旗帜。这两件事都从侧面烘托了史可法。第三件事是孙兆奎同洪承畴的交锋。文章对此作了较详的记叙。洪承畴高居上座,却惶恐地询问史可法的生死。孙兆奎被执阶下,却拒不回答,反而针锋相对,尖锐辛辣地羞辱叛徒。作者通过史可法同洪承畴的正反对比,突出了史可法的伟大。史可法的殉国是真的,他虽死犹生,浩气长存;洪承畴的“殉国”是假的,他虽生犹死,遗臭万年。作者对这次交锋的记叙虽较详(相对同段前两件事而言),但直接记叙洪承畴也只两句,寥寥几笔,却把一个大汉奸虚伪、狡诈和狼狈不堪的丑态刻画得入木三分。(三)末段几句话应如何理解?“不知忠义者圣贤家法,……出世入世之面目?”作者引述世俗关于颜真卿、文天祥成仙的传说并加以否定,有两重意思:一是用历史上忠贞爱国的人物与史可法相比,说明他的爱国精神、民族气节的崇高,值得人们永远纪念;二是指出这些英烈之所以不朽,不在于他们是成为神仙(出世)还是活在人间(入世),而在于他们的浩然之气“常留天地之间”和他们对后世人民的巨大影响。这一观点,既指出了传说的可笑,更明确了史可法等英烈殉国的价值和意义。但是,把爱国精神、民族气节一概而归诸“圣贤家法”,是作者思想局限性的体现。“想见当日围城光景,……冒其未死之名者哉?”这句话是在前句意思的基础上谈后人的感受和认识。“宛然可遇”已经证明了英烈的精神和气节流传后世,不必再问灵魂是否解脱,更不必再假冒他们的名字来做事。其实,“冒名”一事,作者批评显得过激,为了增强号召力,迅速壮大队伍,以对付敌人,“托忠烈之名”或其他名义也是无可厚非的。

梅花岭记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 文件大小475 KB
  • 时间2019-03-0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