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生智慧学孟子-胸怀决定人生格局.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人生智慧学孟子-胸怀决定人生格局傅佩荣《胸怀决定人生格局》 一、引言说到人生境界,有一个困难。如果你年龄不够,经验也不足,人生的历练更是缺乏,这个时候跟你讲高的经验,高的人生境界,恐怕你听了之后会觉得很遥远,不切实际。譬如我们都知道孔子谈到自己的一生的发展,从十五岁立志求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不要再往上说了。我在大学教书,学生都是二十岁上下,我有时候问他们,孔子四十岁如何呢?他们说不惑。什么叫不惑?没有迷惑。孔子讲的不惑当然不是考试都会写的,你要到四十岁才知道什么叫做人生的真正困惑啊。所以这个时候的年轻人,你跟他说孔子五十而知天命,那就更模糊了,再到“从心所欲,不逾矩”,不知所云。所以谈人生境界的困难就在于说,如果说你没有这样的体验,你要去了解,是不容易的。孟子最好的学生之一叫做乐正子,为什么说他是最好的学生之一呢?因为乐正子在鲁公准备把政权交给乐正子来负责的时候,孟子高兴的睡不着觉,让别的学生都觉得有一点儿吃味了,说老师,乐正子有什么特别呢?学生连问了三个问题,他既不是很刚强,也不是很聪明,也不是很有学问,那老师你为什么高兴呢?他说乐正子只有一个好处,“好善”,喜欢听取善言就可以集思广益,把天下好的建议都拿来用,这个我们上次谈过一些,这个是关键。所以说乐正子这个学生算是很不错了。结果别的学生就问了,说老师你认为乐正子这个学生怎么样?等于说是让老师给学生做个点评。孟子怎么说?他说,他这个人算是一个行善的人,也算是一个真实的人。学生就问,这个到底好不好呢?所以老师就把这六个层次加以说明。第一个叫做善,第二个叫做信,信则真也,我们讲真善美,第三个叫做美,这个顺序很特别,先说善,再说真,再说美,第四个叫做大,接着叫做圣,最高叫做神,这六个层次,这各有一句话加以解释,他说乐正子在六个层次里面四之下,二之中,等于是他不到第四个层次,他在第二跟第三之间,叫做四之下,二之中。你看,这么好的一个乐正子这个学生,以孟子的标准来看,还不到一半。胸怀决定人生格局是孟子整个思想的精华所在,就是你人生的修养,你到底要达到什么样的境界,这个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的,如果孟子举一个境界,只有少数人做到,念了书之后只有觉得自己没希望,这不是儒家教人的原则。 二、人生的六个境界 1.“可欲之谓善”如果解释为任何东西只要我觉得可以欲望它,可以欲求、追求它的,它就是善,这话很容易引起误解,美国就有一个学者研究儒家,他就说了,牛排就是善的,他说孟子说可欲之谓善,我觉得牛排很可欲嘛,外国人喜欢吃牛排啊。那你不能说他错啊,因为孟子只说“可欲”两个字,那牛排可欲啊。那如果说你喜欢做任何事,这个很好,这就是善嘛,那这样的话,善变成没有标准了。孟子说可欲的时候,还有它其他各方面的说法作为它的基础。人有两部分,有身跟心,身,孟子称为小体;心,孟子称为大体。小跟大这样的分法,很多人都觉得奇怪,明明一个人这么胖,这个身体叫做小,那个心看不到,怎么叫大呢?所以大小不以形体论,以重要来说。代表我们的身体是次要的,我们心才是重要的,所以孟子既然把人的身跟心分为身小心大,那你就要问了,可欲之谓善的“可欲”是指什么可欲?他会说身体可欲吗?当然是指他的心可欲。为什么我这么说?因为孟子在另外一个地方他谈的很清楚,他说我的口喜欢吃各种美味的料理,我的心就喜欢合理性跟正当性。合理性跟正当性

人生智慧学孟子-胸怀决定人生格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雾里看花
  • 文件大小37 KB
  • 时间2019-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