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师德的核心江西省新余市暨阳学校刘知常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新世纪的教师是精神文明的建筑师,是塑造未来一代的工程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具有高尚的师德是对人们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十多年的教师实践告诉我:师德,其核心就是无私奉献。奉献是教师职业的重要素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是立国之本,而教师则是兴教之本。所以我们常说,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对科技的发展、文化的繁荣、社会的进步、经济的腾飞、民族的振兴等,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如此的要求更高。教师只有怀着像雷锋那样的精神,才能把这一崇高而神圣的教育事业干好。换言之,只要把无私奉献内化为一种品质,成为一种习惯,和教师的身份才相称。就如教师好比蜡烛,不断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好比一支粉笔,不断磨损自己,撒播知识和智慧的种子;好比一张梯子,让别人踩着自己的肩膀攀上去,采摘美好的果实,自己承受压力和责任。在社会职业中,教师是极其重要的,但并不意味着教师这一职业有多富有、显赫。教师是极其平凡、普通和清贫的,它没有世俗意义上的荣耀和富足。他们守住清贫、抵御诱惑、潜心讲台、传播文明、奉献爱心和青春。正如陶行知、苏步青等许多教育家,偏远山区的农村教师以及许多一生都奋战在教育战线上的教师,他们从没有动摇过当教师的信念,他们把无私奉献与教师职业融为一体,他们始终秉承作为一名教师上对得起党和政府的关心、对得起人民的信任,下对得起学生的信赖、家长的期待和自己的良心。奉献是教师职业的生命价值。生命的价值是什么?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人只有对世界有所奉献,一生奋斗不息,才能自豪地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教师,耕耘于三尺讲台,虽清贫却富足,因为桃李满天下。看似平凡实为崇高,都源于“奉献”。教育工作是艰辛的创造性劳动,这种劳动的价值无法用具体的标准来度量。教师的工作是“树人”工程,难以换回等价的回报。叶澜教授曾精辟地指出,教育的本质是生命与生命的交流,教育是一种师生共同交融与一体的生命涌动的过程。教师的生命价值不能以自然生命来衡量,他将千万个学生的生命中得以延续和发展。正如湖北省丹江市民办教师汪德增,为了“一个都不能少”的信念,十几年来独力支撑一所山村小学,既当老师,又当炊事员,还当船夫,驾着小船在“小太平洋”上历经生死考验,把一个个农家子女“渡过”知识彼岸。云南民族中学教师张桂梅,从城市申请到贫困山区,没有节假日,拖着病躯,没日没夜地工作,拿着微薄的工资,却同时供养着几个贫困生。我省中学藏族班的历届办主任以及学校其他教师,把藏族孩子的一切当成了自己分内的事,既当老师,又当家长。管孩子读书,管孩子的吃喝拉撒,管孩子的生病、住院,一年到头没有上下班之分,没有节假日之分。这些教师对学生高度负责,忘我工作,以自己的生命实践着奉献精神,把自己的生命与青春融入于千万个学生的生命中延续和发展,实现自己人生的崇高价值。奉献是教师人格力量的根本所在。“蜡烛”、“园丁”、“人梯”等美好的比喻既是对教师职业
《奉献---师德的核心》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