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市压力下南京掀城建高潮旧城改造一年内完成2009年03月19日09:30来源:南风窗南京,救市压力下的城建新高潮本刊记者陈统奎发自南京 2009年伊始,国家推行反危机战略,中央、地方数万亿刺激经济的大政策有硬条件——限期内把钱花出去,否则中央财政会被收回,于是各地一片“大干快上”的气氛。南京则传来“危旧房改造”200万平方米两年压缩为一年完成的消息,气势波澜壮阔。“今年的城建工作动员大会,开得比哪一年都早,今年的城建投入总额比哪一年都高,……今年无论投资还是规模,都创下南京城市建设历年之最。”1月中旬,南京市副市长陆冰在城建工作动员大会上如是说。 20年来,南京之城建,远是“旧城改造”,近是“危旧房改造”,推土机的“隆隆”声下,许多著名古街巷、古民居毁于一旦。“这样‘改造’下去,不需10年,南京只能剩下大半个明城墙外壳了。”几年前,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专家杨永泉领衔上书市委领导,大声疾呼建立古城保护区,以卫老城南明清历史街区的面貌。今年这一役,会是怎样一幅图景,会否再令世人哀叹“金陵已芜没”? 改造“一举多得”? 2月3日,在全市危旧房改造工作推进会上,南京市长蒋宏坤要求官员们“强化机遇意识”,称在当前扩内需、保增长、促转型的特殊时期,危旧房改造“一举多得”,一是改善困难群众住房条件,二是拉动内需,三是拓展城区发展空间,四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当地“房地产专家”纷纷为“危旧房改造”叫好,称其产生的刚性购买力可以刺激南京楼市,“保楼价不掉”,进而促进稳健康发展。换言之,刺激投资拉动GDP增长的关键在于房地产,这股发展惯性依然在左右着人们的思维。此刻,作为“南京古都文化的窗口”的老城南,再一次引人关注。细究200万平方米“危旧房改造”范围,位于老城南的门东、门西的传统民居群也是改造重点,此为南京老城南硕果仅存的明清历史街区。所谓“门东”“门西”之门为中华门城堡,它是南京古城区的南大门。,以它为例,按计划,门西地区危旧房改造将以鸣羊街为中心,西面恢复以胡家花园为代表的文化景点,东面改造成相同风格的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方案称,拆无保留价值的房屋,保有价值的老建筑。 2月16日,记者按图索骥找到鸣羊街。这里原是一条南至明城墙、北至集庆(南京旧称)路的古巷,1里多长,但2005年秦淮区政府在“加快门西旧城改造”的意图下,斥资1亿元拓宽为一条16米至24米的道路,迁走347户居民。由此改变了传统的城市肌理,原来的小巷人们可以闲坐、游戏、做工和聊天,现在鸣羊街两边画上停车泊位,俨然一个现代停车场。 59岁的杨永泉为鸣羊街拓宽工程流过泪,当年他曾给时任南京市规划局局长周岚写信呼吁叫停。杨永泉说,将鸣羊街拓宽为风景游览道路,这是对历史文化名城的破坏。南京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南京市城市规划顾问、美国规划学会负责人苏杰夫曾参与了南京门西的保护规划,他对鸣羊街宜人的城市尺度和周边环境大加赞美,反对拓宽或破坏这一条具有代表性的古街。对于苏杰夫,南京人知道的并不多,但他是上海浦东新区的规划顾问,他形象地做了比喻,浦东新区开条大道,这很容易,可门西有太多历史。其后美国土伦大学按照他的思路做的门西保护规划最终未能被接受。鸣羊街最终还是拓宽了,但发生在2006年那场老城南“大拆大建”中,鸣羊
南京老城南旧城改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