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世界经济结构调整,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经济结构调整”的含义。
经济结构调整是指国家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的手段,改变现有的经济结构状况,使之合理化、完善化,进一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过程。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当前世界经济调整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金融国际化为核心的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推动了资本、生产、技术、服务、信息等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快速流动,使世界各经济体的经济联系日益加深,使国际经济结构调整出现了新的特征与运行机制,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国际经济结构调整主体多元化,“金砖四国”表现不俗
(二)结构调整的不平衡催生了流动性泛滥,导致全球性资产市场泡沫化
(三)新一轮结构调整凸显了产品价值链分工和要素分工特性
然后我们来谈谈当今国际经济结构调整的趋势 。
(一)参与国际经济结构调整的主体不断增多,“金砖四国”继续成为亮点
除美国等主要发达经济体之外,经济结构调整的主体不但更趋多元化,而且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将继续通过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全面增长;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金砖四国”继续成为经济结构调整的亮点,在国际经济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二)国际经济结构调整的非均衡性仍然存在
经济结构调整的不平衡对全球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对货币体系的影响在于,流动性泛滥,这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
(三)结构调整进一步向服务型经济转型,资本流动呈现水平型
目前,服务业占世界GDP的比重已达68%,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将迅速发展与升级成为决定各国在世界产业链和价值链地位的关键因素。从中长期看,制造业在后工业化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应逐步相对下降。从资本流动趋势看,发达国家既是资本提供方,也是资本使用方型。
(四)结构调整的区域化特征增强,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有可能抬头
区域性组织的发展一方面通过“贸易与投资的创造效应”,有利于实现区域内的优势互补,提高区域内部分工水平,促进区域统一市场的形成,从而带动区域内部投资与贸易的增长;另一方面,区域性贸易壁垒对非成员国的进口构成了障碍,对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五)此轮结构调整将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竞争力的差距拉大
发达国家之间在经济、科技、市场方面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仍在起基本作用。但由于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尚未完成,高技术产业尚处于初始阶段或虽已起步但尚未形成规模效益,其国民经济主要成分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国际竞争力较弱,因此,各个国家在参与全球化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还可能拉大发展中衡的差距。
(六)跨国公司将继续发展,但受约束大,政府和社会力量增强
跨国公司在某种意义上开始垄断世界市场份额,而不再是继续投资,因此而导致跨国公司发展与非跨国公司发展之间差异拉大,非跨国公司逐渐被纳入跨国公司的国际分工体系,因此而形成等级分类和控制的发展模式,这在21世纪初将更加明显。从这个意义上讲,后起国家那种试图全面追赶的跨越式战略可能不能实现,或者实现的难度很大。
但是,另外一个方面,跨国公司受到的约束也在增加。跨国公司如果不能解决自身造成的经济、金融矛盾和危机,各国政府之间的
形势与政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