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看到别人买盐,自己也跟着做呢?
从众的力量
社会心理学家阿希(Ach)的经典实验告诉我们,人们可能比自己想象的容易从众。他把参与者请到实验室回答一个简单至极的问题——判断三条线段中的哪一条与标准线段长度相等(见下图)。
阿希实验示意图。左起第六个人是无助的被试。
这个任务看上去很简单,应该没人会选错,但是阿希实验中却不少人选错了,因为参与者并不是单独进行判断,而是和另外六个人坐在一起。他的反应会受到其他人的影响吗? 你可能已经猜到,这六个人其实都是实验者安排的助手。阿希发现,当前面的几个人都故意选择了一条错误线段的时候,大约三分之一的参与者最终也会选择这条线段;即使是那些没有从众的参与者,也在实验过程中体验到了内心的焦虑和冲突。
从众的动机
阿希实验巧妙地展示了从众的力量。此后有大量研究表明,人们从众一般是出于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信息性影响(informational influence):在不确定或无助的情境下,人们会将他人作为信息的来源,参考他人的行为决定自己的行动。面对核污染的威胁,由于缺乏科学判断,人们只能从流言或是身边的人中获得参考,于是便将买盐作为了应对的策略。这样做的人越多,行为的正当性也就越强。形成一定规模之后,人们甚至可能不再深究最初买盐的原因,只是单纯地相信群体判断的正确性:“既然大家都去买盐,这样做一定是有好处的,所以我也不能错过。”从众的第二个原因是规范性影响(normative influence):即使一个人并不认为某种行为是正确的,也有可能受到社会压力的影响,为了避免被群体或他人排斥,不得不做出从众行为。阿希实验中被试的从众大多是出于这种原因。在买盐热潮中也能看到这样的例子:有些人并不相信食盐真的有防辐射的功效,但是由于父母长辈的反复要求,只好乖乖地去超市排队了。
从众的催化剂——恐惧管理
当然,这样的现象并非中国独有,在美国也出现了抢购碘片的热潮。实际上,在天灾的威胁面前,经常出现这种大规模的从众行为;根据亚利桑那大学心理学家杰夫
•格林伯格(Jeff Greenberg)等人的恐惧管理理论(terror management theory),灾难后的从众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反应。
恐惧管理理论认为,每个人都面临着一种最基本的恐惧——不可避免的死亡;为了缓解死亡带来的焦虑,人们会采取一些防御机制
看到别人买盐,自己也跟着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