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第一课时导学案年级:高一编写:张丽玲审定:高一语文备课组日期:2011-08-30班次:小组:姓名:【学习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了解《左传》有关知识,积累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的活用和特殊句式。2、基本能力目标: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能翻译全文。3、思想教育目标: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机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重点难点预测】1、重点:诵读复述课文,背诵课文,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词句,积累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的活用和特殊句式。2、难点:理解情节的基础上分析烛之武这一中心人物形象。【学法指导】圈点,勾画,批注【知识链接】一、了解《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编次,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历代散文的典范。《左传》的别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二、秦晋围郑背景。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此前,郑有两事得罪了晋国:其一,晋文公重耳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其二,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出兵帮的是楚国,而此役楚国失败。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这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郑国名义上没有参战,实际上已提前派军队到楚国)。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这时的秦国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是必然的了。【学习过程】一、课前自学,(A)(fán)南佚(yì)之狐夜缒(Chuì)(bǐ)远君之薄(bó)也共(gōng)(jì)而夕设版焉秦伯说(yuè)失其所与(yǔ)D.①若不阙(quē)秦,将焉取之?②使杞子、逢(páng)孙、杨孙戍之2、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辞曰郑既知亡矣何厌之有失其所与微夫人朝济而夕设版焉又欲肆其西封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夜缒而出因人之力而敝之3、翻译下列句子且贰于楚也译: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无能为也已译:不能做什么了。吾其还也译:我们还是回去吧。焉用亡郑以陪邻译: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译:没有这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敢以烦执事译:怎敢拿这件事来麻烦你。越国以鄙远译: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边邑。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译:况且您曾经给予晋君恩惠。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译:已经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将焉取之译:将从哪里取得他所贪求的土地?唯君图之译:希望您考虑这件事。子犯请击之译:子犯请求袭击秦军。因人之力而敝之译: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诵读作品,整体感悟朗读要求:1
烛之武退秦师教师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