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问祖寻根,成就“鬲”文化研究大家.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问祖寻根,成就“鬲”文化研究大家从炊具到礼器,从繁荣到消失,鬲的实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消失了,但从物态文化走向精神文化,鬲文化最终成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我的姓是《百家姓》里没有的”我们如约前来,采访中国鬲文化的研究学者鬲向前先生,由于“鬲”字的生僻,我们的采访是从鬲向前这个罕见的姓氏开始的。“鬲”字有两个读音,ge和li,在做姓氏和地名时读“ge”,而在做大量的先秦出土文物的炊具和器皿时读“li”。鬲向前从小就对自己的与众不同的姓产生了极大的困惑,这个《百家姓》中没有的姓,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 所谓“鬲”,《辞海》是这样解释的:“古代炊器,陶制,圆口,三空心足。”鬲姓是从上古时代就有的。鬲姓人口在全国分布很少,主要分布于陕西的临潼和山阳县,据说全国姓鬲的也就2500多人,为什么这么少的人会姓上如此古老的一个姓?他问父亲、问老师,没有一个人能解释,而社会上大部分人不认得此字,如果不是特意说明,他的姓经常被误读成高。于是解开自己姓氏之谜成为鬲向前的一个梦想。鬲向前读大学和研究生时学的是经济管理学与法学,但从小就受到了中国古典文学和史学熏陶的他却对古代文化很感兴趣。在上大学、研究生时期,他就已经开始寻找跟“鬲”有关的资料了,那时收集查阅资料比较困难,但好奇心使鬲向前总是能想方设法挤出时间,在工作之余进到博物馆、图书馆去找资料,在陕师大、西大等院校和陕西省图书馆、文史馆、档案馆里,经常有他埋头查阅资料的身影。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他的女儿鬲江慧已经开始读大学了,在西北大学读金融,受父亲的影响,鬲江慧也对家族的姓氏起源十分着迷,于是父女二人商定,一同寻根溯源,把自己家的姓弄清楚。从XX年元月起,父女二人便利用休闲假日,开始了对“鬲”的研究。由于鬲向前工作繁忙,收集资料,特别是在网上查找资料的工作主要由鬲江慧完成。陕西是中国文物大省,唐以前的文物、特别是先秦的文物出土量在全国可以说首屈一指。在各大博物馆里,鬲向前和鬲江慧发现了众多的、各种各样的鬲。巧的是,这个时候,正好中央电视台第十频道的《天工开物》节目中介绍了鬲,那期节目中清华大学古文献研究所戴吾三研究员介绍了鬲的制作,鬲这个器皿对中国古代饮食和生活的影响及重要意义。这个节目给了鬲向前很大的启发。他从鬲作为炊具这样一个物态开始,经过长达4年多的研究,将散落于历史记忆的碎片进行了拼接,终于解开了鬲姓的千古之谜,并且发现了鬲文化的来龙去脉。鬲向前和鬲江慧将近些年的研究成果写成一本专著,名为《鬲与鬲文化》,由三秦出版社于XX年出版。这本书从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哲学的角度论证了“鬲文化”在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和文化价值。这是一部严肃的文化史论著。它以有鬲氏为首的古老部落方国史实为背景,以现代考古学中的鬲这一真实器物为主轴,探寻了鬲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全面而系统地对鬲这个上古时期的文化类型品,作了科学的考古学的研究,并对它的社会历史功能作了周密的论述;并通过对鬲国的兴亡史脉络的铺陈,复活了历史的碎片,回答了有关鬲文化的诸多千古之谜。“上古时期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鬲”鬲向前兴致勃勃地拿起他书桌上的一个仿制的鬲对我们讲起了鬲的来历:大约4800多年前,鬲是用陶土制成的,它是人们生活的主要用具,用作炊具。我国目前发现最大的商代陶鬲,是XX年考古专家在江西樟树吴城遗址发掘时发现的,这件陶鬲高厘米,口径厘米,腹径厘米,

问祖寻根,成就“鬲”文化研究大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glfsnxh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19-03-0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