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黄埔军校旧址-PPT.ppt


文档分类:IT计算机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黄埔军校旧址,即“陆军军官学校”,创建于1924年6月16日,因校址在黄埔长洲,故称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是孙中山先生在苏联政府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办的,这里曾产生了众多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领袖,也曾留下许多风云人物的足迹。黄埔军校旧址于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遗迹有军校大门、校本部、孙总理纪念室、孙中山纪念碑等。
西汉第二代南越王赵眛之墓,位于广州市越秀区西边的象岗山,墓主约死于元朔(公元前128至前123)至元狩(公元前122至前117)年间。    1983年发掘,墓主身着丝缕玉衣,玉衣面罩覆面。随葬器物一千多件,还有8枚印章,,,印文阴刻篆书“文帝行玺”4字,这是目前所见
最大的西汉金
印。
南海神庙位于黄埔区庙头村。隋文帝在开皇十四年(594年,距今1400年)下诏为祀奉南海帝神而建立的,唐代首次扩建庙宇,以后屡经修建。
南海神庙前是古代海土"丝绸之路'航船出发的码头。古庙地处珠江出海口,庙前波涛浩森,中外船舶出入广州,船员按例要到神庙内拜祭南海神祝融,祈求保佑出入平安,一帆风顺。中小客商还可在庙旁的扶胥镇内进行商品交易。
光孝寺位於广东省广州光孝路北端。据《光孝寺志》载,初为南越王赵建德之故宅。三国时代,吴国虞翻谪居於此,世称虞苑。虞翻在园里讲学并种了许多频婆树和苛子树,亦叫“苛林”。虞翻死後,施宅为寺,名曰:“制止寺”。
唐贞观十九年(645年),称为“乾明法性寺”。北宋初,称“乾明禅院”。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年(1127年)下诏改寺名为“报恩广孝禅寺”。明宪宗成化二年(1466年),始称“光孝寺”,明成化十八年(1432年),明宪宗敕赐“光孝禅寺”之匾额。光孝寺之名从此留传至今。
陈家祠堂,中国清代宗祠建筑。原称陈氏书院。在广东省广州市中山七路。清代中叶以后,广东各县多在广州建书院,以供同宗子弟读书或参加科举考试,又是祭祖的宗祠。该祠规模宏大,装饰华丽,是广东地区保存较完整的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间建筑
石室圣心大教堂原为两广总督府,后在鸦片战争中被改为教堂,坐落于中国广州市一德路,是天主教广州教区最宏伟、最具有特色的一间大教堂。
该教堂建于1863年,落成于1888年,历时25年。由于教堂的全部墙壁和柱子都是用花岗岩石砌造,所以又称之为石室或石室耶稣圣心堂、
石室天主教堂,教堂全部使用香港九龙采凿的花岗石建成,这些石用帆船运至广州,再用人工打凿,吊装,粘合。由于教堂是用花岗石建筑,故又名“石室”。
南朝佛塔,又称花塔,位于六榕寺内。高57米,11角形,外观9层,内有17层,塔顶有“塔刹”,砖木结构,沿梯阶可登上各层,凭栏眺望羊城景色。
原名舍利塔,因宋代诗人苏轼曾为所在佛寺题书“六榕”二字,至清代佛寺改称六榕寺,塔也随之改称六榕塔。
    六榕塔初建于南朝,内曾供奉贤劫千佛像,故又名千佛塔。从宋至清经过约11余次修建,但仍保持宋代风格。塔顶有元代所铸千铜柱,上有1000多尊浮雕小佛,及云彩缭绕的天宫宝塔图。塔身朱栏碧瓦,华丽壮观。
纪念堂由我国著名建筑师吕

黄埔军校旧址-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0012230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10-1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