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城乡结合部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进展.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城乡结合部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进展.doc:..城乡结合部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进展摘要:指出了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宄作为推动城乡结合部农村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日益受到重视,研宄的丰度、深度也不断加强。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城乡结合部农村居民点布局影响因素、演变的驱动力及布局优化三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在国内外研宄对比的基础上,捉出了仍存在以下问题值得深入探究:农村居民点分布及演变特征分析有待加强;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类型划分与现代农业发展相互联动性不足,?"域特征难以体现;微观层次的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屮图分类号:F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6-0183-051引言城乡结合部,也可称作城乡交错带、城乡边缘带、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等,是城市建成区与乡村地区相连接的部位,在城市与乡村的地域体系上衍生的一种紧靠城区且不连续的过渡性区域,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与乡村相互作用的产物,是非农业活动与农业活动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复杂动态过程的结果[1]。居民点空间布局是居民点体系规模结构和职能类型在空间上的各种组合形式。它是区域社会经济水平、历史文化沿革及生态环境保护的综合反映,对区域发展起着宏观上的控制作用,同时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的规模以及方向。从布局优化的角度理解,农村居民点布局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通过对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综合研究,从自然、杜会、经济效益出发,根据居民点的性质、类型、作用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按照一定的形式对不同规模农村居民点所做的合理配置与重新安排。本文拟梳理近年来国A外学者对城乡结合部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的相关研究进展,从城乡结合部农村居民点布局影响因素、演变的驱动力、布局优化三方面着手,并结合中国城乡结合部特殊的区位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提出了城乡结合部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的有关思考,以推进乡村发展学科的纵深发展。2城乡结合部农村居民点布局的影响因素农村居民点布局的影响因素研宄经历了由单要素到多要素,从侧重自然条件到综合考虑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等诸因素的发展过程,并逐渐趋于全面与综合[2]。国外学者对农村居比点布局影响因素研究初期,注重探讨自然因素,并以描述说明为主[3]。WGHoskins研宄发现,农村居民点布局易受到周围农用地的富饶程度和农村居民点布局类型的影响[4]ojEverson等分析了英国圈地运动中农村居民点布局与生产方式转变、转化前土地利用类型间的关系,并指出农村居民点布局还可能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村庄规划的影响,如通过发展集镇经济带动周围农村居民点的发展,通过农业生产专门化发展形成中心村,以及利用政策倾斜的手段,在限制城市发展的同时,扶持农村居民点发展等方式[5]。SPeter则通过分析南非地区城乡居民点分布形态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服务和发展机遇的影响,得出城乡居民点分布形态是影响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可达性的主要因素[6]。此后,国外学者对农村居民点布局影响因素逐渐向人文社会领域发展,涉及政府政策[7]、人口迁移[8]、人类决策行为、乡村交通[9]、人口密度和社会文化等方此[10]。近年来,国内学者常将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形态特征与布局的影响因素相结合进行分析,探讨不同地区农村居民点布局的影响因素。姜广辉、张凤荣等分析研宄了北京山区不同地域层次上农村居民点布局与自然环境、生产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三方面的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指出山区农村居民点布局受坡度、高程、农用地、城镇和交通道路等要素的综合影响[11]。任平等借助RS和GIS技术,通过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农村居民点布局特征的影响因素,并以四川省都江堰市为例,指出该区域农村居民点布局除了受坡度、道路、河流等自然条件的显著影响,还与当地风景区和文化遗产区的保护政策、土地整治及灾后重建的规划因素密切相关[12]。冯电军等基于屮心地理论,分析发现区位因素、居民点因素、资源因素以及经济因素是农村居民点斑块综合影响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划分不同等级的农村居民点提供了依据[13]。张瑞娟等通过分析农村居民点布局的空间规模、形态和区位特征,指出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对农村居民点的规模起到基础性控制作用,城镇辐射、交通等基础设施的通达性则进一步影响了居民点的空间形态[14]。3城乡结合部农村居民点演变的驱动力研究农村居民点分布演变是探讨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类型和规律性的切入点。由于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发展、历史原因、政策制度、技术方法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农村居民点在形态和功能上发生了显著变化[15]。部分散乱、小规模的农村居民点不断的缩减、废弃甚至消失,而有的村落从传统的单一功能逐渐转变为多功能、

城乡结合部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进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pppccc8
  • 文件大小132 KB
  • 时间2019-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