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与运河陈衡哲,女。(1893-1976),江苏人。1918年在《新青年》发表新诗《人家说我发了痴》和短篇小说《老夫妻》,1920年回国应北大校长蔡元培之聘,成为中国第一位西洋史女教授。抗战胜利后留居上海建国后曾任伤害市政协委员。是新文化运动中的第一位女作家,其创作在当时很有影响。主要著作有《西洋史》、《小雨点》、《衡哲散文集》等。阅读感知1、在写扬子江的生命从何而来时,“蜀山险峻,峭岩如壁,尖石如刀”有什么作用?2、《运河与扬子江》这篇文章采用了什么方法?3文章说明了什么道理?让我们懂得了什么?(用课文的词句回答)合作探究:1、扬子江为什么说自己的“命确实无人能毁的”?2、你认为扬子江所说的“造命”指的是什么?3、运河说“我不是与你一样地活着吗?”你认为运河真的像扬子江一样地活着吗?4、扬子江与运河各代表怎样的人?5、“愉悦的悲伤,从火山的烈焰中,探取生命的真谛”一句中,生命的真谛指的是什么?写作依照课文的写法:以对比和象征的写法,寄寓人生的志向和情感。注意神态与语气如:小溪与大海小草与红花积累字词纤夫卸下呻吟泯灭磅礴深槽骤然分外大禹钳制厮打咆哮刹那舵杆毛姆:英国小说家,20世纪20年代曾经到过中国,沿长江溯流而上直至重庆。作者介绍1、《江之歌》这篇文章表面看是长江之歌,实际上写作的对象是谁?2、他们的生活和歌声是怎样的?他们是怎样工作的?3、但是作者却透过表面,看到了蕴涵在这样的歌声下面的什么内涵?(用课文的词句回答)自主感知纤夫。他们的生活是艰难的、残酷的、是最后的无望的抗议。他们的歌是痛苦的呻吟,失望的叹息,听起来令人心碎,简直不像是人的声音。作者看到和听到了其中蕴含的拼搏,人类可服无情的自然力的无穷的精神。所以作者写这篇文章是要表达自己对他们的同情,还有赞美之情。《壶口与龙门》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和前面的文章比较起来,这篇文章有什么不一样?合作探究
运河 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