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为庆祝党的诞生,我们经济管理系于2011年5月8日,组织党员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以进一步了解党的奋斗历程,领会党的奋斗精神,从而促进党组织和党员的发展。我很荣幸的成为其中的一员。走进国家博物馆,置身于宽敞明亮的西大厅,透过7扇铜门可以看到不远处的天安门广场。南北两侧的楼梯,犹如一幅宽厚的臂膀。铜门、楼梯,仿佛敞开的胸襟,怀抱远方,迎接八方来客,寓意着国博的博大与包容。对着铜门就是一座大型的浮雕“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家喻户晓,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我想,这也是放在这里的寓意吧。中国国家博物馆始建于1912年,到目前为止馆址搬迁了3次。最早馆址在国子监,1918年搬迁到故宫的端门和午门。1959年,建国十周年的十大建筑之一――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在天安门广场西侧建成,国博第三次搬迁。过去三年半时间里,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大楼向三个方向蔓延――东扩40米,下挖两层,上增一层。竣工后的博物馆更名为:中国国家博物馆,体量激增为原来的3倍,,最大的2000平方米,最小的800平方米。新国博不仅面积大,更重要的是功能齐全、设备先进、与国际顶级博物馆同步。从面向天安门广场的正门走进名为“艺术长廊”的新国博西大厅,第一感觉是空间大到令人不知所措。该厅高28米,宽30米,长330米,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博物馆面积全球第一,这个厅大概也是全球最大了。整个大厅没有一根立柱,放眼望去一马平川,更显空旷。西大厅中央被称为中央厅,未来重要仪式都将在这里举办。新国博的两个基本陈列――“古代中国”和“复兴之路”清晰地呼应“历博”和“革博”的身影。“古代中国”由原来的“中国通史展览”发展而成,目前还在布展。与旧展不同的是,“它吸收了二十多年来考古新发现和历史研究新成果,并充实了大量的新近出土文物新国博建成后,形成了“两轴一区”的建筑特点。“两轴”,分别是长330米的艺术走廊构成南北轴线,由西大厅、中央大厅、东大厅串连而成的200米长的东西轴线。“两轴”的设计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对称之美。“一区”,是指在地下一层形成了由国博剧场、学术报告厅、演播室组成的展示区。在参观过程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复兴之路》。经过修改完善的《复兴之路》基本陈列,重新开幕。这是国博改扩建工程竣工后最新推出的第一个基本陈列。陈列通过1280多件套珍贵文物和870多张历史照片,回顾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多年间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中国各阶层人民在屈辱和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充分展示了历史和人民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深刻揭示出历史和人民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这是目前唯一一个全面展示中华民族170年复兴之路宏大主题的陈列展览。陈列共分为五个部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历史重任;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中写下光荣;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全景历史中浓缩民族复新

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rp539607
  • 文件大小21 KB
  • 时间2019-03-0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