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13、采蒲台的苇.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九册第三单元13、采蒲台的苇教学目标:学习字词,理解文中“这里到处是苇,人和苇结合得那么紧”“如果单纯是苇,如果单纯是好看,那就不成为冀中的名胜”“敌人的炮火,曾经摧残它们,它们无数次被火烧光,人民的血液保持了它们的清白”等句子的意思。默读课文,简要地复述文中讲述的故事。理解课题和内容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引出课题1、(出示图片)白洋淀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湖泊。(出示图片)那里河淀相连,沟壑纵横,那的苇是最有名的。有芦苇的地方必定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知道是为什么吗?(芦苇的根是连着的)2、对。苇根连着苇根,苇叶拉着苇叶,哪怕是狂风骤雨,苇也非常的团结,绝不倒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孙犁的小说《白洋淀纪事》当中的一篇《采蒲台的苇》。(出示课题——齐读课题)二、整体认读1、这篇文章写于1947年,离现在的时代比较久远,再加上本文在写作上有它独特的风格,同学们在预习课文时,有没有一些疑问,提出来,课堂上可以讨论。2、预设:(1)课题是《采蒲台的苇》,为什么后面写的却是人?(板书:人民)(2)“人民用鲜血保持了它们的清白”——“它们”指的是谁?——芦苇怎么会是清白的呢?(3)“如果单纯是苇,如果单纯是好看,那就不成为冀中的名胜。”——为什么说如果单纯是苇,如果单纯是好看,那这不能成为冀中的名胜呢?理解:名胜——有古迹或优美风景的著名的地方。“名胜”前有一个限制的词语——(冀中)白洋淀属于冀中抗日根据地,这里除了苇,除了好看,关于这个苇塘,课文中还有这么一说。(出示:关于苇塘,就不只是一种风景,它充满火药的气息和无数英雄的血液的记忆。)指名读对呀!这里如果只有苇塘,那只能算是一种——风景,而现在它不只是一种风景,它还有着这样的记忆——(读句子)因此那里被称为——(冀中名胜)(4)为什么“没有!没有!”这声音将永远响在苇塘附近?“这声音将永远响在苇塘附近”意思就是应该一代代的——传给我们的子孙。这声音指的就是——(没有!没有!)这两句话简单而朴实,为什么要一代代传给我们的子孙呢?3、你们提的大多数问题都是关于苇。这篇文章从课题看,题眼就有“苇”,而文章却用了大量的笔墨来写(板书:人)。这是为什么呢?这也就是理解这篇文章的关键。三、重点学习1、人和苇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请你们默读课文,找到相关语句,划下来。2、交流:(1)“我到了白洋淀,第一印象,是水养活了苇草,人们依靠苇生活。这里到处是苇,人和苇结合得那么紧。人好像寄生在苇里的鸟儿,整天不停地在苇里穿来穿去。”“寄生”是指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体内,吸收他的养分。放到到句子里看看是什么意思?(白洋淀的人生活是离不开苇的。人们在苇塘里穿行,靠苇塘生活)那么苇塘就是它们的——(家园)(2)“村里到处是一垛垛打下来的苇,柔顺的苇在妇女们的手里翻动着。(因为苇很多,所以人们的生活是离不开苇的。)你知道这些苇可以用来干嘛?(编织芦席、搭建房子、用来当柴烧、用来编织竹篮)可以说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苇)采蒲台的苇养育着那里的人民(板书:养育人民)人和苇结合得那么紧密,来跟老师一起读。引读:我到白洋淀,第一印象——(是水养活了苇草,人们依靠苇生活)。这里到处是苇,(人和苇结合得那么紧)。人们好像寄生在苇里的鸟儿,(整天不停地在苇里穿来穿去)。3、然而在那个战争年代,苇还是白洋淀人民生命的支撑。那里英雄事迹很多,不能一一记述。现在就

13、采蒲台的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镜花水月
  • 文件大小33 KB
  • 时间2019-03-0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