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农业的开放度不断提高,城乡经济的关联度显著增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加大,农业农村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在积累增多,各种传统和非传统的挑战也在叠加凸显。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促进农业生产上新台阶的制约越来越多,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任务越来越重。因此,科学制定我县“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化,明确发展方向,落实应对措施,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突出强化农业农村的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基层体系,大力加强农村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夯实打牢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以促进全县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全面发展。第一章农业概况***县地处山东省西北部,位于东经116°58′—117°26北纬37°06′——37°32′之间,隶属济南市,是济南市的北大门,东靠滨州市的惠民、阳信,西与德州市的临邑毗邻,南临济阳县,北与德州市的乐陵接壤。***县是一个农业大县,,辖6镇5乡1个街道办事处,948个行政村和15个居委会,,。一、自然资源条件(一)土地资源。***县是经历次黄泛洪积、搬运等自然动力因素发育形成的,在人类生产活动的长期影响下,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1、微地貌复杂。从土壤普查情况看,我县共有六种微地貌类型:一是河滩高地,;二是高坡地,;,%。主要分布在商南土马河、徒骇河和商西北朱家河沿线,土壤类型多为褐土化潮土和典型潮土。潜水埋深2-3米,出流量大,无盐渍威胁,是我县土壤的精华所在,是粮、棉、油高产基地。三是平坡地,,%,主要分布在商中和商北,是我县的主要地貌类型。四是洼坡地,,%,主要分布在七十二洼的边缘,泥涝盐碱,是涝碱重点治理区。五是浅平洼地,,%。六是砂质河槽地,面积很少。上述地貌形态决定了全县土壤发育、水文条件的形成,直接影响着种植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虽然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但总的来说,农田面貌属于平原,宜灌便排,适于农业机械操作,非常有利于种植业生产的集约化经营。2、土地资源丰富,质地比较理想。,,,%,这两类土壤适耕期长,耕性良好,水、肥、气、热状况协调,适宜各类作物生长;,%,这种土壤适耕期短,耕作较难,但潜在肥力高,通过增施有机肥料,深耕松土,可培育成高产稳产田;,%,耕性良好,气、热充足,适宜种植花生、地瓜等地下果根茎作物;,%,这类土壤虽保肥蓄水性差,但只要经过改良,建立防护林带,搞好防风固沙,也可发展油料、瓜果生产。3、有机质偏低,氮、磷比失调。大部分耕地存在着通透性过强或不良,保蓄和供肥水能力差等弱点,肥力比较瘠薄。按照全国土壤养分分级标准衡量,总的情况是:有机质不足,普遍缺氮,严重缺磷,钾素不足,三要素比例失调,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其它微量元素稀少。4、碱地面积大,盐土土类多。,%。其中,,%;,%;盐土类“不毛之地”,%。5、土壤种类多,分布较零乱。***县土层深厚,共有三个土类,6个亚类,并13个土属,95个土种。较好的土壤类型奠定了***县丰实的种植业生产基础,但由于土种的交互错杂,分布散乱,给农作物的区域化布局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二)气候资源。我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无霜期平均为193天。≥0c°℃,持续天数279天;≥10℃的积温4366℃,持续天数200天;≥20℃℃,持续天数为114天。气候的主要特点是:①季风显著。夏季受海上副高压影响,盛行湿热的偏南风;冬季受欧亚大陆冷高压的控制,盛行干冷的偏北风。②四季分明,干湿明显。春季干旱,风多回暖快,夏季湿热,雨多而集中,秋季天高气爽,降雨明显减少,气温下降急,冬季干冷雨雪稀少多北风。③光热充裕,雨热同季。对农林牧业的发展十分有利。④降雨偏少,且年际、年内分布不均,蒸发量大,旱涝干热风、冰雹等灾害性
农业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