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为促进新课程改革,实现教师角色的根本性转变,保证教师高质量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促使教师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反思,促进教师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建立适应新课改,以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为目标的评价新体系,特制订本方案。一、指导思想建立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是为了促进教师对自己的职业道德、教育观念、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增强教师自我提高意识和能力,全面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据此改进和确定自己今后的发展目标。通过发展性评价,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培养教师的创造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激发教师的创新精神。二、评价原则教师发展性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1、发展性原则。要对评价对象的过去和现在做全面的分析,根据评价对象过去的基础和现实的表现,预测性地揭示评价对象未来发展的目标,并引导和激励他们通过发展,缩小与目标的差距。2、“三全”原则。即全员评价,包括学校领导和职工在内的全体教职工都是参与评价的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全程评价,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对教职工工作的全过程进行持续的、周期的、多次的评价;全面评价,要对教职工的素质、能力、职责和绩效,在多方面收集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评价。3、多元化原则。教师发展性评价的内容和方法要表现出动态、发展、多样化,杜绝以考试成绩或升学率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评价主体要多元化,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以多渠道的获取和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4、差异性原则。发展性教师评价,关注教师的个体差异,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既要充分肯定他们的进步,又要指出他们需改进之处,还要提出不同的发展要求,以促使每个教师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的发展。5、发展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原则。发展性评价制度应将立足点放在教师的未来发展上,把教师在发展性评价中取得的进步和成功作为终结性评价(年度考核)的依据,而在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发现的不足方面应与终结性评价脱钩。三、评价指标教师发展性评价的指标应由四个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构成:即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评价指标;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评价指标;工作职责和劳动纪律评价指标;工作绩效评价指标。四、评价方法 。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简单的判定谁优秀、谁合格、谁达标,大家和教师一起分析自己工作中的成就、不足,提出改进意见,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强调定性评价,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五、评价实施1、建立评价小组。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评价小组,负责制订教师发展性评价的计划,确定评价范围,组织制订评价标准,开展评价的实施。2、确定评价周期。教师要以平时的自我反思为基础,学期末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学年度末进行自我总评;同事评价以相互听课、交流和平时观察为基础,学年度末互评一次;学生、家长评价一般每学期进行一次;学校评价以学年度为单位,每学年度评价一次,在学年度末进行。3、制订发展目标。每学年度初,教师应根据岗位职责,制订书面的个人年度发展目标和计划,作为学校对其评价的依据之一。4、搜集评价信息。评价信息一般由下列内容组成:⑴教师自评材料;⑵教学计划、教学总结、教案;⑶听课记录;⑷有关会议记录;⑸学生作业本、笔记;⑹学生平时考
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