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水务平台建设颜愉愉1,高旭2,王冉2(1上海积成慧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摘要:构建全面感知、整理分析及应用信息的管理平台是智慧水务的主要建设内容,本文以长春水务集团智慧水务平台建设为例,阐述了智慧水务平台的建设技术路线、建设内容及特征、实现的功能。关键词:智慧水务平台;物联网;云服务;智能感知;大数据1引言智慧水务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升水务管理和服务水平,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撑。长春水务集团智慧水务平台,是在现有水务信息化的基础上高度整合信息及开发利用,通过物联网、云服务等新技术与水务信息系统的结合,实现信息共享和智能化管理。通过水务信息分析与处理,做出相应的辅助决策建议,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供水系统的生产运营和服务。2平台建设内容及特征智慧水务平台以供水业务为核心,覆盖了原水、供水、二次供水、污水处理的管理。以ArcGIS云服务为基础平台,以业务流程为核心,搭建了17套业务系统,实现日常生产和管理的初步智慧化,平台具有以下四方面主要特征。实时感知。将净水厂、配水管网、二次供水的实时监测设备高效连接起来,实时综合管理生产实时数据,反映从水厂生产到居民用水的全过程情况,为从源头到龙头的管理奠定基础。全面整合。利用SOA架构实现各业务系统间完全链接与融合;利用云计算进行大量信息的分析和保存,实现信息共享;以“一张图”为展示模式,集成、展示各类业务数据。协同运作。通过统一的智慧水务平台,实现生产、运行调度、供水服务的统一管理,协同运作,达到资源优化配置及高效运行的目的。智慧应用。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数据仓库、智能决策支持等先进技术,结合水力学、水文学和其他模型,实现更多的预判、预警、预报工作,从事后解决的工作方式逐渐转变为预判分析、快速响应、高效处理、过程透明的工作模式。3平台建设中采用的技术路线综合运用了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三维实景技术、ArcGIS云等新兴技术。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水联网”是物联网在水务行业上的应用与扩展,其本质是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将水务要素传递到互联网上,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计算、模拟、预测和管理的一种涉水网络[1]。云GIS建设模式与云计算相同,基于主流的虚拟化技术,将底层的基础设施资源同ArcGIS软件资源一起,封装为不同能力的GIS资源池,满足供水业务上多样化的应用需求。平台具有灵活可扩展的优势,结合虚拟化管理技术,能够在不影响业务应用的前提下,快速、动态地调整服务占有的资源,从而更高效运行业务系统[2]。三维实景技术。结合三维技术、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建设以管网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系统)、仿真系统为一体的三维管网信息管理平台,可科学管理管网资源及相关的管网信息,实现整个管网的协调与统一,可以实现在各部门同时查阅、更新管网信息,提高管网信息利用的效率。以数据仓库为数据存储模式,将不同系统、不同业务数据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到数据库中,实现数据的集中式管理,采用分布式数据总线方式实现数据的共享,解决了数
智慧水务平台建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