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山县是陕西省的畜牧大县,是全国白绒山羊基地县,,,;生产羊绒412吨,羊毛520吨,羊皮60万张;肉类总产27533吨,奶类2760吨。。“十二五”规划羊子达180万只,畜牧业产值突破13亿大关。可近年由于城、乡养犬数量剧增,特别是宠物狗随处可见,犬类对环境污染日益加剧,使羊脑包虫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今年仅横山镇兽医站门诊就诊的就有数十只,给养羊户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1流行病学脑包虫病其学名为多头蚴病,是多头绦虫的幼虫——多头蚴寄生在羊脑或脊髓的一种寄生虫病。羊脑包虫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发于春季。脑包虫——多头蚴呈囊泡状,囊内充满透明的液体。外层为角质膜,囊的内膜(生发膜)上生出许多头节(约100~250个)囊泡由豌豆大到鸡蛋大。犬类是最终畜主,狗吞食了含有多头蚴的牛、羊的脑及被多头幼污染的食物后,这些幼虫发育为多头成虫寄生于狗小肠内,可以生存数年之久。多头虫具有强大的繁殖力,一昼夜可产卵25---68万个,对环境有极大的危害。虫体抵抗力很强,在土壤中可存活3-5年,在零下10—16度生存140天,在37-39度能存活一年,耐高温,70度才能致死它。2易感动物主要侵害2岁以下幼龄羊,绵羊最易感,近几年山羊感染几率增大,1岁以下的牦牛的感染率也较高。3病因羊吃到被多头绦虫卵污染的饲草,虫卵随着血液移行脑及脊髓,经2―3个月发育成多头蚴而引起发病。多头蚴的成虫是一种多头绦虫,它寄生在狗、狐狸、狼的小肠中,长约40~80厘米。含有成熟虫卵的后部节片不断成熟与脱落,并随着粪便派出体外,羊吃了被虫卵污染的草料,进入羊消化道的虫卵,卵膜被溶解,六钩蚴逸出,并钻入肠粘膜的毛细血管内,随血流被带到脑内继续发育成囊泡状的多头蚴。4诊断羊感染此病后,在一定时期出现无目地的转圈运动,转圈其方向与寄生部位大多数是一致的。根据临床经验,一般转小圈寄生在浅层,转大圈在深层,低头在前,仰头在后,平头寄生在中部。后期寄生部位皮肤稍隆起,用手触摸骨质萎缩变薄甚至穿孔,指压感到骨质变软,患羊疼痛不安,轻叩患区有浊音。5症状羊脑包虫病的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反应迟钝,长时间沉郁不动,遇障碍物时则奋力前冲抵物不动,两眼视力模糊,其眼内瞳孔上附有一层白膜。但是,寄生部位不同,则引起的症状也不同:若虫体寄生于脑部的某侧则患羊将头抵患侧,并向患侧作圆圈运动,对侧的眼常失明;若虫体寄生在脑的前部(额叶)则患羊头部抵于胸前,向前作直线运动,行走时高抬前肢或向前方猛冲,遇到障碍物时倒地或静立不动;虫体寄生在小脑则患羊易惊恐,行走时出现急促或蹒跚步态,严重时衰竭卧地,视觉障碍、磨牙、流涎、痉挛,后期高度消瘦。寄生在小脑手术极难;若虫体寄在脑表面则有转圈、共济失调神经性症状,触诊时容易发现,压迫患部有疼痛感或颅骨萎缩甚至穿孔;若位于脑后部则患羊表现角弓反张,行走后退,卧地不起,全身痉孪,四肢呈游泳状。6预防加强饲养管理,羊圈舍的周围尽可能减少犬的饲养,不给羊饲喂犬类污染过的饲料,更不能与犬同食,以减少此病的发生。牧羊犬应该做到每年春秋定期性驱虫。每年的7月下旬和l0月下旬对羊子进行丙硫咪唑、吡喹酮进行预防性驱虫,剂量为70~8Omg/kg,肌肉注射为40~50mg/kg,可减少或杜绝本病的发生。
羊脑包虫病的防治初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