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温州大学校内津贴分配办法.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讨论稿)为了深化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全面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国人部发[2006]56号)、《高等学校、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三个实施意见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113号)和《关于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国人部发[2007]59号)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符合我校特点的校内津贴分配的新型模式和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建设特色鲜明、水平较高的地方综合性大学。校内津贴分配遵循以下原则:(一)坚持“突出岗位、按岗取酬”的原则,逐步完善岗位设置管理,整体优化人员结构。(二)坚持“按劳取酬、优劳优酬”的原则,适当拉开分配差距,兼顾效率与公平,将教职工的收入与岗位责任、工作业绩和贡献大小挂钩,与学校办学效益挂钩,建立固定工资与校内津贴双轨运行的分配制度。(三)坚持“职责分明、责酬一致”的原则,全面推行校院两级管理,明确校院两级职责,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和校内津贴分配经费总额切块、动态包干的分配办法,强化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四)坚持“总量控制、稳步增长”的原则,建立校内津贴的正常增长机制,确保校内津贴在学校财力承受范围之内,并使学校工作人员校内津贴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二、岗位系列和等级根据工作需要和人员编制分类,学校设置教学科研岗位、管理岗位、教学科研辅助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等四个系列,学校依据总量控制与结构比例控制的原则,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设岗数和各岗位等级之间的结构比例。(一)教学科研岗位教学科研岗位设11个等级。一级岗位最高,十一级岗位最低。学校另设特聘教授岗位。特聘教授的岗位设置、聘任与考核办法、校内津贴待遇另行规定。(二)管理岗位学校管理岗位设置10个级别,即管理岗位一级(正校级)、管理岗位二级(副校级)、管理岗位三级(党委委员、校长助理)、管理岗位四级(正处级)、管理岗位五级(副处级)、管理岗位六级(正科级)、管理岗位七级(副科级)、管理岗位八级(科员1级)、管理岗位九级(科员2级)和管理岗位十级(见习岗位)。(三)教学科研辅助岗位分为一级岗位(正高级)、二级岗位(副高级)、三级岗位(中级)、四级岗位(初级)、五级岗位(员级、见习人员),共5级。(四)工勤技能岗位分为一级岗位(高级技师)、二级岗位(技师)、三级岗位(高级工)、四级岗位(中级工)、五级岗位(初级工)、六级岗位(普通工和见习人员),共6级。三、校内津贴改革的内容教职工的收入由档案工资、校内津贴(基础津贴、绩效津贴)和学习活动费三部分组成。档案工资由学校根据国家人事政策的有关规定确定,校内津贴(税前)根据本办法、《温州大学关于2009年岗位聘任的指导意见》以及科研及其他专项奖励政策由各学院自行制定分配办法。教职工的学习活动费按照本办法规定发放。四、学院校内津贴的核拨与发放(一)学院校内津贴的核拨学院校内津贴总额Z包括编制费B、生均费S和科研奖励费J三个部分。学校根据本办法将学院校内津贴总额整体划拨给有关学院,各学院根据自身实际制定校内津贴分配办法。1、编制费学院的编制包括教学编制、研究生教学编制、科研编制三个部分,由人事处会同教务处

温州大学校内津贴分配办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rp539607
  • 文件大小47 KB
  • 时间2019-03-0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