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诊疗方案
诊断
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园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94)。
病史:有明确的火热灼伤史(如沸水、火焰等)。
主要症状:局部皮肤肿胀、灼痛、或有水疱、表皮松懈或剥脱。
次要症状:受伤重时可伴口干、发热、烦躁等全身症状。
具备上述病因及重要症状即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70年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分会制定的中国九分法、三度四分法与手掌发进行烧伤面积与深度诊断。
(1)病史:有明确的火热灼伤史(如沸水、火焰等)。
(2)重要症状:受轻伤时一般无明显全身表现,局部皮肤肿胀、灼痛、或有水疱、表皮松懈或剥脱;受重伤时可伴口干、发热、烦躁等全身症状。
(3)主要体征:按三度四级分类法,判定烧伤面积及深度。
Ⅰ度烧伤(红斑性):皮肤伤处红、肿、热、痛、表面干燥,局部感觉过敏,不起水泡,常有灼烧感。2~3天后脱痂痊愈,无瘢痕。
Ⅱ度烧伤(水疱型):根据伤及皮肤深度,Ⅱ度烧伤分为浅Ⅱ
度烧伤和深Ⅱ度烧伤。
浅Ⅱ度烧伤:剧痛,感觉过敏,有水疱,基底呈均匀红色、潮湿,局部肿胀。1~2周愈合,无瘢痕,有色素沉着。
深Ⅱ度烧伤:感觉迟钝,水疱或有或无,揭去表皮,基底苍白,间有红色斑点、潮湿,水肿明显。3~4周愈合,可遗留少量瘢痕。
Ⅲ度烧伤(焦痂型):感觉消失,无弹力,坚硬如皮革样,蜡白焦黄或炭化,干燥。干后皮下筋脉阻塞如树枝状。2~4周焦痂脱落形成肉芽创面,一般均需植皮才能愈合,可形成瘢痕和瘢痕挛缩。
证候诊断
热毒袭表证:创面表皮松懈、水疱形成、基底红或红白相间,发热、口干喜饮、烦躁、尿黄,舌质偏红,苔白或黄白相兼,脉略数或细数。
火毒伤津证:创面红肿疼痛,水疱形成,基底红、红白相间或苍白,壮热烦躁,口干喜饮,呼吸短促,大便秘结,小便短少,舌质红,苔黄糙,脉洪数或舌光无苔,弦细数。
热度炽盛证:壮热、烦躁、口干舌燥、便秘、小便短赤、创面肿胀疼痛,功能受限,舌质红或红绛而干或见紫色瘀块,苔黄或黄白相间,脉滑数或弦数。
热毒血瘀证:创面肿胀疼痛,功能受限,舌质红,甚至可见紫色瘀块,苔黄或黄白相间。
阴伤阳脱证:创面焦痂、大量液体渗出,口干、体温不升,呼吸气微,表情淡漠,神志恍惚,语言含糊不清,四肢厥冷,汗出淋漓,舌淡嫩苔光剥或淡暗苔灰黑,脉微欲绝或脉伏不起。
治疗方案
(一)中医外治法
烧伤创面清创术:用37℃左右的消毒生理盐水清除创面污物,修剪创周毛发和过长的指(趾)甲,大水泡于低位剪破放水,保留泡水,小水泡可暂不处理,用2%黄连洗液或2%黄白溶液等清洗消毒创面,沾水创面水分。
浅Ⅱ度创面治疗:创面清洗完毕,外涂黄连膏(黄连、黄柏、当归、生地、姜黄、麻油;功用:清热解毒,活血生肌)、京万红烫伤药膏、清凉膏(清凉油乳剂)、紫草膏等包扎或暴露治疗,每日1次;或用地榆粉、大黄粉各等份,麻油调敷后包扎,隔日1次,直至创建愈合;或外用烧伤喷雾剂等,每日4~6次等。
深Ⅱ度创面治疗:创面清洗完毕,予黄连膏外涂,黄连纱条包扎或外涂湿润烧伤膏,每日1次。
对于溶痂完毕生长缓慢的深Ⅱ度创面予生肌玉红膏、生肌白玉膏或生肌散等外敷包扎治疗,每日1次,直至创面愈合。
对于深Ⅱ度创面因感染导致创面加深,用2%黄连洗液湿敷后覆盖薄层红纱布,每日1~2次。若较大面积的
烧伤诊疗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