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评价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吴幼华
漳州师范学院经济学系
摘要:文章首先采用TC指数、RCA指数和CA指数对福建省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同时借鉴波特的钻石模型,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支持产业、企业组织战略以及机会等5各方面选择11个解释变量,利用2001-2011年福建省服务贸易的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福建省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服务业的就业人数、科研投入水平、人才储备水平、人均和服务贸易的开放度与福建省服务贸易竞争力存在正向关系;而货物贸易的出口比重、外商直接投资和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对福建省服务贸易竞争力有负向关系;服务业的发展与福建省服务贸易竞争力关系不显著。最后针对福建省服务贸易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福建省服务贸易;竞争力;钻石模型;主成分分析
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逐步放宽对服务贸易的限制,服务贸易作为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十分迅速,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2001年的719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4209亿美元,。福建省作为东南沿海重要的省份,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与此同时,福建省的服务业与服务贸易亦取得长足的发展,,%,%;,。但值得注意的是福建省服务贸易总额占全国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却有所降低,%%。为了适应当今国际竞争的形式,推动福建省经济的发展,有必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笔者利用相关的统计数据,从实证的角度对福建省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和影响因素展开分析,剖析其比较优势及问题所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建议。
一、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对服务贸易的研究始于传统的贸易理论是否适用于服务贸易领域。Deardorff(1985)认为比较优势可以比较好地解释服务贸易的发展。后来国外学者进一步探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服务贸易的决定。Jones等(1990)运用“生产区段和服务链”探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服务贸易的发展,认为当生产过程逐渐分散到由不同国家的生产区段合作生产时,对国家“服务链”的需求明显上升,从而诱发国际服务贸易。Porter(1990)将竞争优势理论运用到服务贸易领域的研究,分析服务贸易与国家竞争优势的内在联系,指出服务贸易将大大提高厂商和贸易国的竞争力。国外学者对影响服务贸易的因素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Hoekman等(1992)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法”分析不同收入国家在服务贸易上的比较优势,比较明人均收入在6000美元以上的国家在服务贸易上拥有较大优势。Hoekman等(1997)研究技术进步对服务贸易的影响,指出在电信业中,技术的不断进步可以提高服务的可贸易程度。Markusen等(1999)指出由于服务的不可贸易性或者贸易的高成本,外商直接投资是在国际间进行服务交换的最好方式。
国内学者对影响服务贸易的因素的研究相对较晚。周怀峰(2005)认为我国
福建省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评价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