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地区汉代农业考古资料概述.doc:..Ill东地区汉代农业考古资料概述山东地区,位于黄河下游,早在距今约九千年的后李文化时期,既已出现较早的原始农业类型,是我国重要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历经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和商周文化时期几千年发展进步,至汉代该地区的农业生产,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自近代田野考古学传入山东,特别是近50年来,山东地区的汉代考古工作,在几代考古人的艰辛努力下,取得丰硕成果,为我们全面系统的研宄汉代农业,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资料。本文以出土文物为依据,并兼及相关的历史文献,试从农耕、水利、农作物、储藏与加工、家畜家禽等方面,对汉代山东地区的农业,进行初步研究。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一、出土资料概述农具是衡量农业生产发展水平的标尺,对农具发展史的研究,是研宄农业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是各个时代农业生产力的“测量器”和“指示物”(1)。山东出土的农具非常丰富,它为研宄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提供了一批重要的资料:1、农业生产工具:依据地下出土的考古资料证实,山东地区出土了许多两汉时期的铁制农具,从器型看:农具类有犁、铧、镢、锸、双齿镢、三齿镢、五齿镢、铲、锄、镰诸类;工具有斧、镑、鋸、锤、夯锤、凿、刀、肖lj、钻、钎等类;铁制农具占有主导地位,不仅数量多,农具种类也很齐全,己非常普遍的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在山东地区多有发现。铁锸:其形制均为凹口形,圆弧刃。出于于临淄商王墓地中,属西汉前期的铁锸有4件。汉后期也为4件,分二型。1型,3件。大小形制相同,分出于M18、M13。凹字形,长方形銎,弧形双面刃,两端外撇。M13:01,,、、宽2厘米(2);在微山县汉墓(3)、淄博西汉齐王墓随葬器物坑(4);章丘东平陵城(5)、临淄金岭镇一号东汉墓(6)、山东沂水县(7)等地均有出土。耒耜,2件,微山县汉画像石墓出土(8)。铁锄,是横斫式锄地农具,至今己发现数十件。济南市长清区大觉寺村二号汉墓发现1件,出土于前、中室之间的石门梁上。凹形,内侧有三角形槽,内残留有木痕。长14、高10、(9)。在高密(10)、临淄商王墓地(11)、临淄西汉齐王墓随葬器物坑(12)、微山县东汉墓(13)等也有出土。锄草画像石,山东泰安汉墓出土(14),使我们看到当时除草景象。铁镢,是汉代时期的主要农具之一。镢,威海市环翠区桥头镇黑石屯出土。该器身正面铸有阳文隶书“莱一”二字铭-,汉属东莱郡,应属1作坊(15);济南东平陵城汉遗址,出土双齿镢2件,三齿镢,2件(16)。另外,西汉齐王墓随葬器物坑(17)、沂水何家庄(18)、巨野红土山西汉墓(19)临淄金岭镇一号东汉墓(20)沂水汉墓(21)也有发现。铁镰,是我国古代长条形带锯齿刃的收割工具。滕县柴胡店东汉墓出土的一件,其近直身,柄部微向里,长23厘米;标本2,弯身,柄部向里扭卷,(22)。莱芜县西汉墓中出土双镰范,一盒两件(23);济宁郊区潘庙汉代墓地出土的铁镰,为弧形,残长19厘米(24)。犁,是中国古代农业最重要的农业工具之一,至汉代已广泛使用。标本铁铧:长48厘米,宽45厘米,1958年山东滕县长城村出土;当时的铁犁也有进步,那种主要用于豁沟开渠的巨型铧,在山东许多地点发现,比战国
山东地区汉代农业考古资料概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