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遇见更好的自己汤阴县实验中学殷秀兰依然记得,年少时,喜欢读书,哪怕是囫囵吞枣。因为我发现,读书会使我变得更聪明,进而取得炫耀的资本。那时的我,追求的是老师的肯定与父母的赞美。上了大学,痴迷于读书,期盼从中有所收获,以便日后找个稳定的工作,过上幸福的生活,或多或少带着现实的功利色彩。而工作多年以后,依旧沉醉于读书,仅仅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让自己学识更丰厚,思想更成熟,心灵更充盈,做人更优雅。书籍是我学习工作的助推器,引领着我一步步成长、发展、提升……(一)与书相遇,使我转变课堂教学思想。一直以来,自我感觉良好,相信自己是一位不错的语文教师:讲课充满激情、分析透彻全面、朗读饱含深情、语言生动优美……然而,当拜读了《余映潮讲语文》这本书之后,我才意识到,自己是多么浅陋无知!我才明白,课堂不应是教师的一枝独秀,而应是学生的百花齐放;语文课不仅是讲析文本,也要与阅读、写作巧妙地结合;提问时不能限制学生思维,而应放飞他们的想象……例如,余老师在讲析《蝉》时,曾设计了这样一个绝妙的问题:用一个简短的句子,替换“那是蝉的生命意义”。学生的写作思路一下子被打开了,写出了诸如“它歌颂着生命!歌颂着等待了17年的夏天!”“它把所有的热情洋溢在这个短暂的夏天!”“忍受煎熬,就是为了自由地歌唱!”等优美而蕴含哲理的句子,既深刻理解了短文主旨,又有效锻炼了写作能力。而同样的知识点,以前我却只会问:“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学生们只有照搬资料,一读了之。效果截然不同。大师一本书,点醒梦中人。之后,在教学过程中,我把余老师的这些教学思路和方法渗透在我的课堂里。如讲朱自清的《春》时,我也尝试着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积累,朗读,概括,赏析,仿写,鼓励、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讨。结束时,我没有一贯地总结归纳,而是让大家谈谈本节课的收获。结果,同学们踊跃发言,从积累字词、理清思路、读出感情、赏析语言、修辞手法、写作方法等几个方面说出了自己的所得所感,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二)与书相遇,使我改进教育管理方法。前段时间,我们班里的第三小组,因课上经常说说笑笑,每周都被评为“纪律最差小组”。多次苦口婆心地劝说,却无济于事,我对这几个屡教不改的孩子近乎绝望了。就在这时,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中的一段话深深地打动了我:“教育者应该容忍后进学生的一次次旧病复发,与此同时,又继续充满热情和信心地鼓励学生一次次战胜自己,并引导学生从自己犯错周期的逐步延长或者错误程度的逐渐减轻过程中,看到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体验进步的快乐,进而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与反省之中……那天自习课上,当我隔窗望见这几个孩子仍在班里肆无忌惮地说笑时,就把他们“请”进了办公室。孩子们耷拉着头,习惯性地等着我的一番“狂轰滥炸”。可这一次,我却没有像往常那样大发雷霆,而是平静而略带温和地问:“说说吧,为什么上课老说话?”孩子们吃惊地看着我,原本紧张的表情一下子放松了。这个说“月考刚结束,不想学”,那个答“控制不住自己,光想说话”。我说:“想学习进步的请举手。”七个孩子毫不犹豫地齐刷刷地举起了右手。我说:“其实我也知道,你们也想成为好学生。那接下来该怎么办?”孩子们纷纷出主意,如相互提醒、实行双倍扣分制度等等。我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要看你们的表现,谁有进步我就给谁发表扬卡。”这些一向挨批从来没有得
读书遇见最好的自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