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克段于鄢》
黎兰老师制作
《春秋左氏传》:传:解释,注解
由于《春秋》言辞隐晦,表述过于简约,给后人学习带来诸多不便。为了更好地表现《春秋》经文的内容大义,很多学者为其著文诠释,以补原书之不足。
《春秋》:
《春秋》:五经之一,原为鲁的编年史大纲,可能经过了孔子的修改。
◇隐公元年【经】元年春王正月。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九月,及宋人盟于宿。冬十有二月,祭伯来。公子益师卒。
《春秋三传》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公羊传》和《谷梁传》纯用义理解释《春秋》,而《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以史解经)
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儒家经典:十三经
《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等十三种,因为历代将它们尊为儒家经典,故称为“经”。
《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的首篇,《古文观止》的首篇。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春秋》记载道:“郑伯克段于鄢。”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说他是庄公的弟弟;兄弟俩如同两个国君一样,所以用“克”字;称庄公为“郑伯”,是讥讽他对弟弟失教;赶走共叔段是出于郑庄公的本意,便不写共叔段自动出奔,这么处理含有责难郑庄公的意思。
思考:
郑庄公的形象是:
奸诈毒辣老谋深算、伪善伪孝
果敢持重、胸有韬略、大义灭亲
艺术特点:
一、春秋笔法:不待论断而叙事之中即见其旨。(妙于裁剪)
郑伯克段于鄢{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