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止嗽散治疗咳嗽临证体会.pdf.pdf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维普资讯
...
· 留证,得·
止嗽散治疗咳嗽临证体会
张丽慧
北京师范大学校医院,北京
关键词:止嗽散;咳嗽;辨证论治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止嗽散出自清代医家程钟龄《医学心悟》,由桔梗、荆芥、. 肺阴虚
紫菀、百部、白前、陈皮、甘草味药组成,具有止咳化痰、疏若肺阴虚有内热者加地骨皮、桑白皮、白薇、银柴胡;声
表宣肺之功,为后世治咳嗽常用之方。方中紫菀、百部温润止咳; 音嘶哑者加玄参、干地黄、麦冬、玉竹、射干、牛蒡子;鼻塞
桔梗辛苦,能升提肺气以利膈;白前辛甘平善下气开壅止咳;佐流涕甚者加苍耳子、辛夷;咯血或痰中带血加白及、仙鹤草、
以陈皮宣肺利气祛痰;荆芥散风解表;甘草缓急止咳。全方温侧柏叶。
而不燥,润而不腻,正如程氏所说:“本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 治咳宜早,顾护脏腑
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笔者临证既根据本方治疗咳嗽宜早,所谓病初“若小寇然,启门逐之即去也”。初
“平和中正”的特点进行加减,又辨证调整药物,改其“中性”, 病在肺,若治疗失当,肺咳不已,则移于五脏,脏咳不已,则移于
使之有所“偏”,从而使药证相合而收功。现介绍如下。六腑。另外,治疗贵在得法,即“初治必须发散”,但又“不可过
辨证化裁散”。不散则邪不去,过散则肺气必虚,皆令缠绵难愈。且肺为娇
. 风寒脏,不耐寒热,攻击之剂概不任受,而外主皮毛,最易受邪,不行
临床上,若风寒所致咳嗽,则以风寒表证不著,或有轻微恶表散则邪气留连而不解。又肺体属金,金性畏火,过热则肺伤而
寒,或咽痒则咳,咳痰不爽,痰白或粘,舌苔薄白,脉浮者为宜。咳,金性刚燥恶冷,过寒亦咳。另外,咽喉为肺胃之门户,外邪侵
应用时,一般以橘红易陈皮。若表寒仍较明显者,加紫苏叶、防犯人体,多从口鼻而入,咽喉首当其冲;咽喉又是全身经络直接
风;表寒甚者可适当加麻黄;咳重加杏仁。经过,或间接关联的重要部位,与五脏六腑之气相通。因此,临证
. 风热应重视咽喉部望诊,因为咽喉部望诊更为直接,而且许多咳嗽是
对风热病邪引起的咳嗽,本方适宜于风热咳嗽表证不著、由急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等引起,患部病灶不除则咳嗽不效。
咳甚而频者,使用该方主要在于取其宣润及化痰之功。应用时临床上,若咽喉红肿、扁桃体化脓兼有表证者,多为风热毒邪上
去荆芥,白前易前胡。有表热者加牛蒡子、连翘;咳重加杏仁; 袭,不兼表证者多为肺胃郁热成毒。若风热毒邪上袭者,用薄荷、
痰粘或黄而难以咳出者加浙贝母、瓜萎;咽红而痛者加板蓝根、蝉蜕、僵蚕、山豆根、露蜂房;肺胃郁热用黄芩、鱼腥草、浙
射干;阴虚见舌红、口干者加沙参。贝母、露蜂房;咽喉漫肿、扁桃体肿大而不红兼表者多为寒包
. 肺热火,宜用荆芥、防风、薄荷、连翘、板蓝根、僵蚕;不兼表者多
对于肺热咳嗽者,因止嗽散并非直接用于肺热咳嗽治疗的为寒痰郁滞经络,宣用法半夏、橘红、茯苓、露蜂房。
主方,但肺热咳嗽若见肺气失宣,郁而生热,则可取本方宣降之另外,临证还应重视肺、脾、。肾三脏之间的关系。因为肺
功,透解邪热,且润而不伤津液。肺热灼津为痰,肺郁不宣则津属辛金,生于己土,久咳不已,必须补土以生肺金。脾、肺、。肾
液失于敷布而为痰,本方可宣肺化痰。应用时去

止嗽散治疗咳嗽临证体会.pdf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jiaxidong_02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10-1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