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与现代白话文读音之辨析四小南校区杨庆标1、阿房宫今读:āfáng古语读:ēpang注:这里"房"的读音为最新读音,在最新版字典上可以查到,páng为旧读音(今读fáng或páng)注:高中教材现统一将“房”读为páng2、风吹草低见牛羊古语读:xiàn3、战国有个叫“嫪毒”的人今读:dú古语读:(矮)ǎi4、还有“月氏”,它是古代穿梭于敦煌、祁连之间的一个游牧民族,称“月支”。这里的“氏”,要读“支”的音,即“zhī”,而不能读“shì”。5、远上寒山石径斜今读:xié古语读:xiá古诗中,为了压韵,“斜“字应该读成"xia"。这首诗的最后一个字都有一个“a"的读音;在文言文中还有通假字,学习古文,象这种为了压韵而有不同读音的字很多,比如在诗句中“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这首诗中最后一个字也读成“xia”。个人观点:对这样的安排不太喜欢,要让学生认识“斜”字,可以安排在其它正常的语境中来认识,而不要在这首有争议的古诗中。6、匈奴冒顿单于今读:màodùn古语读:mòdú唐代司马贞所著《史记索隐》一书,对它注释道:“冒,读如‘墨’”。至于“顿”这个字,在这里也不能读“dn”,而应该读作与“独”相同的音,即“d”(见《古今韵会举要》所注:“当没切”)。7、朱提大道今读:zhūtí古语读:shūshí。“朱提”一词最早出于《蜀王本纪》:“后有一男子,名曰杜宇,从天堕止朱提”。朱提,袁珂认为是山名;唐代颜师古则认为“朱”应念“殊”,《汉书·食货志》载颜师古注:“朱提,县名,……朱音殊。提音,上支反”。清代王绍兰撰《汉书地理志补注》:“应劭曰:朱提山在西南,苏林曰:朱音铢,提音时。北方人名匕,曰匙。后汉书滇王传注朱音殊,提音匙”。在《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7年版)中有“朱提(shushi)①古县名。⑴两汉置。治扫在今云南昭通县境。境内有朱提山,产银多而美,后世因以“朱提”为高质银的代称。《辞海》(1977年版)虽收入朱提(shushi)词条,且也释及今昭通县等。目前流行的字典辞书常有收集罗列方言,古字等异音字的惯例,却偏偏将“朱提”读为shushi的词遗漏,令人费解,这与诸书将“龟兹qiuci”一西域国名悉数载入形成鲜明对照。8、乡音无改鬓毛衰今读:shuāi古语读:cuī以上字的读音古代汉语与现代白话文差异很大,鉴于此本人有一些不成熟的看法,现赘述如下:现代人应该有当代人的科学精神,用新的理念武装头脑,我们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这一点我深信不疑。但轻描淡写的白话文能否解读清楚厚重的历史文化,值得反思。一些古语的读音与现代白话文读音相去甚远,好像风马牛不相及,看了之后让人觉得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
古语与现代白话文读音之辨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