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浅谈-会计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浅谈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于一目前公立医院普遍存在重医疗轻管理问题。如何加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是公立医院面临的首要任务,本文对此进行探讨。一、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现状(1)管理模式落后。公立医疗现仍处于传统的经验型管理,医院管理基本以家长制管理模式为主,无章可循和有章不循的现象较为普遍,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十分薄弱,执行中遇到问题,往往忽略或强调灵活为由不按制度办理,制度行同虚设。(2)复合专业人才不足。目前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人员基本是由原来会计人员担任,懂会计电算化知识的综合性人才少之又少。而目前财务软件运用普遍,审计软件也随之而来,对新情况和新问题,公立医院应对机制较为薄弱,没有适时对内部控制系统的相关制度做出补充和调整。(3)内部控制体系标准评价监督机制缺乏。目前多数公立医疗机构内部控制体系标准和评价监督机制没有有效的建立。由于医疗卫生行业的特殊性,内部控制设计仅局限于事后审批上,把业务流程的规章制度当作是内部控制制度来执行。(4)预算控制不完善。公立医院预算编制简单根据上年预算的收入和支出进行增量预算,即在前一年决算数据的基础上,按比例增加或减少预期收入和支出,没有细化到具体项目和具体执行部门。由于预算编制的缺陷,对事前控制缺乏力度,造成了执行预算时脱节,削弱了其约束力。医院的预算管理大多流于形式,调整随意。二、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要点(1)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将内部控制贯穿于医院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监督中。创立风险评估小组,工作小组由医院管理层和各科室负责人组成,发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用,保障执行《内控规范》的工作顺利有序进行。制定开展风险防控工作实施方案,对风险防控工作总体构架、思路进行统一安排部署,对如何开展风险排查及防控工作,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怎样排查与防控进行研究。(2)加强风险管理。把加强内部控制与日常业务等工作有机结合,制定和落实防范措施,形成“人人查找风险、人人参与监管”的良好局面。纪委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工作。审计具体负责对财务、采购、基建、资产管理等部门或岗位进行审计监督。准确查找风险点。认真分析在岗位职责,实行风险分级管理,明确防控重点,强化防控措施、落实防控责任,实行重点监督、重点管理、重点防控。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完善权力网上公开运行和电子监察系统,采取网上审批、网上公示等流程,对医院重大事项决策,追踪管理控制。(3)加强评价与监督。以制约和监督权力为核心,以建立健全制度、强化管理、规范权力运行为重点,以提高制度执行力和形成长效机制为目的,通过监督检查、跟踪问效、考核评估等方式,对内部控制机制建设进行全面考核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结合医院绩效考评,不断推进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取得新的成效,促进医院安全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评价与监督的主要内容: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切实可行、有效的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管理防范做到措施具体,制度健全,落实到位。是否有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长效机制,是否查清了风险点、完善了相应的防控措施和权力运行流程及制度,是否建立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和会签制度,相关人员是否在授权范围内行使等。(4)加强内部控制人员培训。将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选拔和任用内控人员的标准,同时要建立对内部控制管理人员的选用与培训制度、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制度,以确保医院内部控制工作规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浅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