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礁介绍
黄岩岛自古就是中国固有领土,是中国南海中沙群岛中唯一露出水面的岛屿。东距菲律宾苏比克湾约126海里。四周为距水面半米到3米之间的环形礁盘。礁盘外形呈等腰直角三角形。月湖东南端有一个宽400米的通道与外海相连,中型渔船和小型舰艇可由此进入,从事渔业活动或者避风。
黄岩岛东经120度以西,北纬20度以南,10度以北,正好夹在2条纬线的正中间。北距广州600海里,东距菲律宾苏比克湾约126海里。黄岩岛四周为距水面半米到3米之间的环形礁盘。礁盘外形呈等腰直角三角形,其内部形成一个面积为130平方公里、水深为10—20米的湖。
事件背景之主权争议
上世纪90年代以前,国际社会对中国拥有黄岩岛主权从未提出任何异议,不存在对该岛的主权之争。依据1898年的《巴黎协议》、1900年的《华盛顿协议》、1930年的《英美条约》,东经118°线为菲律宾领土的西部边界,而黄岩岛在此之外。1935年颁布的菲律宾《宪法》和1961年的菲律宾《领海基线法》中菲律宾政府均重申了这一界线。
1992年以来,菲律宾前国家安全顾问戈勒斯声称黄岩岛是菲律宾国土,挑起争端。
黄岩岛事件
黄岩岛之名
事件背景
事件发展
事件原因
中方的依据
国际环境
事件评论
中国对黄岩岛的领土主权拥有充分法理依据:中国最早发现、命名黄岩岛,并将其列入中国版图,实施主权管辖;中国一直对黄岩岛进行长期开发和利用。黄岩岛以东是幽深的马尼拉海沟,这是中国中沙群岛与菲律宾群岛的自然地理分界。
黄岩岛之名
黄岩岛(曾用名:民主礁),国际上称之为斯卡伯勒浅滩(Scarborough Shoal)。是中国中沙群岛中惟一露出水面的岛礁,位于北纬15°07′,东经117°51′,距中沙环礁约160海里。黄岩岛是中国固有领土,由海南省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实施行政管辖。
从1993年起,菲律宾对该岛进行勘测、考察和巡逻。1997年,菲律宾海军毁坏了中国主权标志;当一艘载着中、美、日三国无线电爱好者的中国船只抵该岛考察时,菲律宾竟在外交场合称中国“企图占领黄岩岛”,还制定了作战原则以维护其“主权”。1998年,菲律宾成立了包括舰艇部队、航空分遣队和情报部队的专门机构。自此黄岩岛的主权争议正式形成。
事件的原因
菲方染指黄岩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黄岩岛海域资源丰富。同南沙群岛一样,黄岩岛海域不仅是重要的海上通道,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而且水产资源十分丰富。这里盛产经济价值较高的金枪鱼、红鱼、章鱼、梅花参及各种贝类产品,特别是珊瑚种类繁多、经济价值高。
其次,70年代以来,以菲律宾、越南为首的几个东南亚国家先后宣称对我国南沙群岛的某些岛屿拥有部分或全部主权,有的派军舰和飞机巡逻;有的甚至在岛上构筑工事,派兵驻守,摆出“先占为王”的架势,使南沙局势主权之争不断升温,这一“乱世”为菲当局霸占黄岩岛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第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200海里专属经济区规定的出台后为菲侵占黄岩岛找到了“理由”。菲方紧紧抓住“200海里”这一概念,简单把距离远近作为其侵犯我国领土的依据。实际上,根据海洋法公约,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内享有勘探或开发自然资源的权利,但专属经济区内它国领土的法律地位不容质疑。而中国黄岩岛本身也享有12海里领海和12海里毗邻区,菲国的专属区不应损害黄岩岛的领海和毗邻区,更不应该以专属区的借口侵吞黄岩岛。黄岩岛与菲律宾群岛的地位是一致的,是平等的,都是领土,都享有领海和毗邻区。菲方的主张和行为显然与海洋法公约的准则背道而驰。专属经济区的开发利用与海洋管辖权是截然不同的两个问题,菲方有意将两者混为一谈。
事件之始末
发生
菲律宾方面2012年4月11日称,菲军舰在黄岩岛海域与两艘中国巡逻船发生对峙。据媒体报道,双方对峙的原因是菲律宾方面试图逮捕2名中国渔民。菲律宾政府称,当时有8艘中国渔船停靠在“菲律宾领域内的”黄岩岛,距离菲律宾吕宋岛有124 海里。
另据菲律宾外交部的消息,菲律宾海军最大型的一艘军舰4月8日在黄岩岛海域发现8艘中国渔船。
持续
2012年4月12日:菲律宾不顾中方严正交涉与警告,再向黄岩岛海域派遣一艘海岸警卫队船只,中菲双方的对峙仍在继续。10日,菲律宾海军企图在南海黄岩岛附近抓扣中国渔民,被中国两艘海监船制止。据报道,中方已向黄岩岛海域派出了第三艘船只。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在昨天的例行记者会上证实,派出的是政府公务船而非军舰,并表示目前中菲双方正通过外交渠道就此保持着沟通。
自传黄岩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