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表面麻醉药为地卡因,浓度一般为2%。因丁卡因的毒性较大,临床上还可使用2%~5%利多卡因进行表面麻醉,但其醉效果不如丁卡因。8、上颌第三磨牙拔除要求麻醉的神经为上牙槽后神经和腭大神经,对应的麻醉为上颌结节和腭大孔麻醉。9、普鲁卡因注射后最常发生的迟发型过敏反应为血管神经性水肿,偶见荨麻疹、哮喘、过敏性紫癜。10、麻醉发生麻药中毒时,分为兴奋型和抑制型两类:兴奋型表现为烦躁不安、多话、颤抖、恶心、呕吐、气急、多汗、血压上升;抑制型迅速出现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神志不清、随即呼吸、心跳停止。11、麻药过敏反应发生后的治疗原则为:(1)停止注射;(2)抗休克;(3)保持呼吸道通畅;(4)抗惊厥;(5)使用抗过敏药物。12、考点:麻药中毒的常见发生原因麻药中毒是由于当单位时间内进入血循环的局麻药量超过分解速度时,血内麻药浓度升高,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出现中毒症状。临床上最常见的有三个原因:(1)用药量过大;(2)短时间内重复注射;(3)麻药快速注入血管。13、下颌第一磨牙拔除术应使用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舌神经阻滞麻醉和颊神经阻滞麻醉。分别起到麻醉同侧下牙槽骨、舌侧黏膜和颊侧黏膜的作用14、唇裂术后畸形目前采用的麻醉方式可以全麻也可以局麻。但对于单纯的唇裂二期修整术的成年人,因为创伤小,手术时间短,费用低,所以最常采用局部麻醉。眶下神经阻滞麻醉适用于切牙至前磨牙的拔除。牙槽突修整及上颌囊肿剜除术、唇裂整复术等手术,一般采用双侧眶下神经麻醉来达到完善的效果。15、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口内法的进针标志:病人大张口时,可见磨牙后方,舌腭弓(前柱)之前,有一条索条样黏膜皱襞,即翼下颌皱襞。另在颊部有一脂肪组织突起形成的三角形颊脂垫,其尖端正居翼下颌韧带中点而稍偏外处。此二者即为注射的重要标志。若遇颊脂垫尖不明显或磨牙缺失的病人,可在大张口时,以上下颌牙槽嵴相距的中点线上与翼下颌韧带外侧3~4cm的交点,作为注射标志,针尖一般应达到下颌小舌平面以上的下颌神经沟附近。16、因使用牙挺拔除断根时主要为楔力结合小幅的旋转撬动。断根位置低处阻力比高处小,如拔牙时发生断根,位置较低,根挺应置于从断根面较高的一侧插入牙槽骨与牙根之间,使断根易于从阻力小的断端低处挤出。17、考点:拔牙后注意事项即术后医嘱拔牙后24小时不可刷牙漱口。术后应避免用进食过热食物及 剧烈运动,并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避免用患侧咀嚼,勿用舌舔创口,更不可反复吸吮。18、考点:拔牙时发生晕厥并发症时的处理措施发生晕厥时的处理措施包括:(1)立即停止注射;(2)放平椅位,患者于头低位;(3)松解衣领,保持呼吸通畅;(4)芳香氨酒精或者氨水刺激呼吸;(5)针刺人中穴;(6)氧气吸入,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19、在进行治疗有出血倾向的患者,麻醉时要考虑两个因素:(1)有效的麻醉;(2)减小创伤,避免出血。骨膜上浸润麻醉和阻滞麻醉容易引起深部血肿。牙周浸润麻醉创伤小,不容易引起出血,麻醉效果确实,适用于血友病和类似的有出血倾向的病人。1、考点:舌系带过短临床表现和治疗时机舌系带过短或其附着点前移,有时颏舌肌过短,两者可单独或同时存在,导致舌运动受限。先天性舌系带过短主要表现为伸舌时舌尖下卷,成w形,舌上抬困难,可能出现卷舌音和舌腭音发音障碍。婴儿期乳牙未萌出前舌系带前部附着可接近于牙槽突顶,随年龄增大和牙齿萌出,舌系带会逐渐下移至口底并松弛,此外2~3岁是语言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舌系带异常的矫正术在1~2岁时进行为宜。2、考点:拔牙后牙槽骨愈合过程牙槽骨修整的最佳时间为拔牙后的一个月。过早修整,去除牙槽骨量较难控制,往往造成去除牙槽骨量过大,牙槽骨吸收量增大等。修整时间太长,影响患者及时进行义齿修复使用。3、下颌一般牙齿拔除程序和牙挺的使用原理下颌牙齿感觉分属于下牙槽神经、颊神经和舌神经支配,拔牙时常规采用一针注射同时组织麻醉此三支神经。下颌牙齿颊侧骨板较薄,不适合做支点拔牙,而将牙挺放在邻牙牙颈部可能造成邻牙松动或脱位的并发症。近中颊侧牙槽嵴骨质较厚,牙挺放置方便,是常规的牙挺支点。 “丁”字挺的横置挺柄与小三角形挺刃的直径(力臂)差距很大,旋转挺柄时可以在挺尖产生较大的挺出力量,是典型的轮轴原理的应用。4、考点:拔牙术中并发症由于上颌磨牙的牙根与上颌窦底邻近,因此拔牙时,尤其是去除断根时易引起上颌窦穿孔,如拔除腭侧断根时,牙阻力突然消失,拔牙窝空虚,此时断根可能进入上颌窦或上颌窦黏膜下。这两者区别在于:如进入上颌窦黏膜下,捏鼻鼓气时拔牙窝无气体溢出;如果进入上颌窦,气体可以从牙槽窝内冲出。5、不同类型阻生牙拔除方法智齿舌向远中倾斜时,可以将牙挺置于近中颊侧牙颈部,用朝远中舌向冲击的方法将牙齿拔除。由于不存在邻牙阻力,无需劈开或磨开牙齿,并且牙冠完全萌出,无需切开翻瓣和去骨,此外由于牙齿倾斜,使
口腔颌面外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