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助产士的职业风险与防范措施王静波(金华市妇幼保健院,浙江金华321000)【摘要】目的:探讨产房助产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保证助产士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方法:分析总结物理、化学、生物、社会心理等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实施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结果:充分了解助产士职业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能够有效的预防和控制职业暴露的发生,提高助产工作质量。【关键词】助产士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助产士在医院这一特殊人群中属于高危人群,也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每天接触着各种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等危险因素;产科工作节奏快、抢救病人多、精神高度集中、劳动强度大,责任大、风险高,给助产士的心理及生理遗成很大的压力,影响了自身健康;产妇及社会对助产士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助产士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产科纠纷和自身健康不受伤害,下面就针对助产工作面临的职业危险因素探讨防护措施。1 产妇在产房与家属分离,宫缩时往往大喊大叫;家属密切关注产妇和孩子,不间断的问候,甚至不经同意擅闯无菌区,这都会干扰到助产士的工作;各种高科技电动仪器运作时的噪音,会影响助产士的神经系统,导致心情烦躁、血压上升、心率加快,情绪波动,长期刺激可能引起助产士头痛、耳鸣、易怒、注意力分散等,易导致工作出差错及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开关紫外线灯管时不可避免会受到辐射,反复多次的接触会导致眼角膜炎、皮肤红斑、过敏等。一次性用品的应用,如制作辅料、纱布等的化学纤维、空气漂浮的灰尘颗粒,都会引起皮肤红疹、瘙痒等过敏反应。,化学消毒剂应用 较多。各种不耐高温的器械、污染后的敷料均需要甲醛、84消毒液、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浸泡,这些消毒剂都存在易挥发性,可刺激皮肤和呼吸道,引起眼结膜炎、鼻炎、喉头水肿、化学性气管炎、肺炎和皮肤表面的棕褐色色素沉着,长期接触可引起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和皮肤的损害,导致机体免疫机能下降。 ,如血液、羊水、大小便、唾液等,均有可能使助产士受到侵害。一些常见的血液传染病,如甲肝、乙肝、爱滋病病毒,以及产妇阴道分泌物中的霉菌、滴虫、淋球菌等都有可能传染给助产士。调查显示99%的助产士都曾被缝针刺伤过,%的助产士都尝到过羊水的味道,这都增加了感染各种细菌和病毒的概率。含病毒浓度较高的血液和体液依次为:血液成分、伤口分泌物、精液、阴道分泌物、羊水等,有资料表明,眼、鼻、口腔因暴露于污染的血液和体液中而感染HIV的感染率为1%[1]。 由于助产工作的特殊性,助产士每天都要站立6小时以上,易使助产士疲劳、倦怠;产程进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助产过程中产妇和新生儿的情况瞬息万变,容易发生难产、急产、产后出血、羊水栓塞和新生儿窒息等,易导致助产士出现焦虑、易怒、恐惧等身心疾病;助产工作维系母婴两条生命,给助产士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易造成助产士的身心紧张性反应,长期以往容易导致焦虑、失眠、心情压抑、颈椎病、腰肌劳损、易怒、血压上升等身心病;产妇情绪变化快,助产士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应激心理状态。,会有很多问题需要助产士回答,而对待不
助产士职业风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