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简介王思治1929年8月出生,男,研究生班毕业,主要研究中国古代史、清史。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清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满学研究会副会长。1987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夏威夷大学访问及讲学。著有《清史论稿》、《两汉社会性质问题及其他》、《承德避暑山庄》(合著)等书,并主编过《清代人物传稿》(上编),并发表中国史学论文约百篇。内容简介今年9月5日,承德避暑山庄将迎来肇建300周年纪念,为推动文物保护,弘扬历史文化,增进民族团结,届时河北省人民政府、国家文物局和承德市政府、文化厅将在避暑山庄举办一系列庆祝活动。为配合此次活动,《百家讲坛》栏目特邀请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思治先生为您讲述《避暑山庄百年史》。此次节目《百家讲坛》栏目首次将讲堂搬到室外,在避暑山庄前开讲。节目将从避暑山庄的建庄历史背景讲起,重点介绍在承德避暑山庄发生的一些影响清王朝兴衰的历史大事件,同时向观众讲解承德避暑山庄在清朝历史中所发挥的作用。《避暑山庄百年史》(全文) 同学们好,今年是避暑山庄肇建三百周年。避暑山庄在清代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在避暑山庄兴建以后,在康熙、乾隆时期,他们每年大约有半年住在山庄。因此,避暑山庄成为清代第二个政治中心。山庄的园林和外八庙具有很高的园林建筑艺术和宗教建筑艺术,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清人,清代的人,曾经用赞叹的诗句来赞美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他们说宇内山林,无此奇胜。也就是说,天下没有超过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的地方。避暑山庄也是康熙、乾隆处理蒙古等少数民族事务的地方,曾经在这个地方,演出了很多生动活泼的历史场面。避暑山庄蕴藏着极其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今天略要地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山庄的历史春秋。先讲第一个问题,修建山庄的源起,避暑山庄并不是清代的皇帝修建的第一个皇家园林。清代修建的第一个皇家园林是畅春园,在北京的海淀。畅春园建成于康熙二十九年。在乾隆时期大家知道的有著名的圆明三园,就是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圆明三园建成于乾隆三十七年。避暑山庄,乾隆时期的扩建是和圆明园同时交错进行的,既然清朝的皇帝已经在北京的海淀先后修建了皇家的园林,为什么又要在塞外修建避暑山庄呢?避暑山庄是清帝在口外所建的二十个行宫之一,最早叫热河行宫,承德的名称,地名的由来是雍正十一年,把热河改成承德,也在这一年就设置承德厅。在乾隆三十七年,承德就升为府,管辖滦平等的六个县。清帝在古北口外修建这么多的行宫,是为了要到木兰围场去举行秋狝大典。所谓秋狝就是在金秋的时候,皇帝狩猎习武,训练部队,同时在木兰围场处理蒙古的关系。因此呢,避暑山庄的修建和木兰围场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木兰围场是康熙二十年开始修建的,是康熙经过实地勘察,由蒙古的翁牛特、敖汗、喀喇沁几个部落把他们的牧场贡献给皇家,修建了这样一个皇家的禁苑。就是专门供皇帝训练士卒和狩猎处理蒙古事务的这样一个木兰围场。在当时就称为木兰秋狝。木兰围场有这么大的范围,所以里边又划分为67个小的牧场。每一次行围的时候,由管围大臣选定其中的某一个小的围场,或者两三个围猎围场作为秋狝举行典礼的地方。每年皇帝从北京到木兰围场去,最多的时候有三万人,到木兰围场。一般情况有五、六千人,因此皇帝在木兰围场的这段时期,那个地方是非常地喧嚣的,非常繁华的,商人也跟着
百家讲坛--避暑山庄百年史 -王思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