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单位史话我们熟悉的一些长度单位国际制单位:米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我国古代的长度单位古代的长度单位:古代常以人的身体长度为根据,《孔子家语》曰:“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一人高为一丈,故有“丈夫”之谓。中国古代常见的长度单位还有:"寻、仞、寸、扶、咫、尺、丈、跬、步、常、几、轨、里、毫、厘"等。:长度取黍的中等子粒,一个纵黍为一分,一百黍为一尺。《核舟记》一文中有:“舟首尾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二黍许”,即“二分左右”。十分为一寸。《核舟记》中有“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即“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不满一寸”,可见核舟之小。2、寻:1寻=8尺=1米6,与"步"接近。"周代以八尺为步,秦代以六尺为步,旧制以营造尺五尺为步"3、仞:又写作“轫”。古代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愚公移山》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高万仞”形容“太行、王屋二山之高”。1仞=周制8尺(),汉制为7尺,东汉末为5尺6寸。4、咫:古代长度单位,周制八寸,合今市尺六寸二分二厘;咫尺:比喻距离很近。比喻距离虽近,但很难相见,象是远在天边一样。5、扶:四指并拢的宽度为"1扶",古代有"1指为寸,1扶4寸"的说法。1里=150丈=500米。2里=1公里(1000米)1丈=10尺,1尺=10寸。1丈=,1尺=,1寸=。外载的人为标准物来自古埃及。三千多年前,埃及人用质地坚硬的花岗岩制作了一根长度标准物(Cubit),而这个长度标准是法老的小臂拐肘到中指间的距离,因此又叫腕尺。古希腊人崇尚人体美,公元前6世纪于是他们便找来美男子库里修斯,以他双手伸开时,两手中指尖的距离为长度标准,称一浔。将一个人向两侧伸展手臂,两个中指尖的距离定为长度单位1呎。古罗马凯撒大帝时代规定,把罗马士兵行军时的1000双步定为1哩。公元九世纪,英皇亨利一世在位时,组织大臣们讨论一码究竟应该为多长。大臣们为此争论不休,各说各的理。亨利一世急了,他没想到这么简单的问题,大臣们居然可以闹得不可开交。一拍大腿,说道:全都不许闹,一码就是我鼻尖到食指尖的距离。于是,码的标准便伴随着亨利一世的怒气诞生了。
长度单位的演变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