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孔孟与老庄.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3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他老人家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学习已经达到人天合一的境界,行事做人已和自然法则(道)高度统一以至通过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其智慧对自然以及人世间的万事万物的观察角度达到空前绝后的高度。这个境界对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来说是:知亦难行则更难。虽然后人对他的描述已经达到神话的地步,但是如果我们能够领悟到《道德经》中的一词半句也是终身受用无穷的!而庄子的思想是在老子的基础上对世间事物的更进一步阐述。 孔孟老庄美学思想比较儒道之学重在人生,本无意论美,其美学思想皆出自审美化的人生哲学。故,论儒道美学即论其哲学也,亦即论其人生境界观也。一孔孟之学以“仁”为根本,“成仁”乃其理想;老庄之言以“道”为宗尚,“体道”是其归宿。两家本旨多有不同,前贤有治世治身之说,时彦有入世超世之判,皆以法度、自然明两家轸域。审美精神之歧异亦无外乎此,盖先有人生境界观而后有艺术审美论也。 1美善相乐与自然真美孔子论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论语。八佾》),缘《韶》主尧舜禅让以德,而《武》主武王征伐以力。此美善相乐之论,源于其仁学思想。仁为内在情性与外在伦理之融汇,此内外交洽之仁心乃“礼”、“乐”之根本。“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论语。阳货》)仁学精神贯注于艺事中,非特悦人耳目、娱人情性而已,更当于潜移默化中激发善德良知也。子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乐”即音乐艺术,兼愉悦性情之形式美与感发意志之仁德美。“成于乐”为精神沉醉、《韶》于齐,三月不知肉味,整个人生由音乐而艺术化、道德化,沉浸于美善统一之境。斯乐陶染性灵、感发仁心,使人人本具之良知充满身心,一念自觉便可成仁。子云:“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又云:“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诚哉斯言! 孟子曰:“理义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孟子。告子上》)在中国美学史上首次赋予仁德以审美价值。以善为美,美善统一。此善笃实光辉、高明壮美;此美充溢仁德、超拔完善。美善相乐,臻于极致。后世儒家美学绵延传承,皆无悖此根本者。老庄哲学以“道”为宗。《道德经》中“道”凡七十三见,以宇宙本体为本。《庄子》一书“道”凡三百二十见,以自由境界为尚。老庄之道一脉相承,其殊异亦判然乃现。老子重思重知,偏于思议无限永恒之大道;庄子重行重修,偏于得道之人精神自在超遥。徐复观谓老聃之道以思辨展开宇宙之哲理系统,形上意义至为显著;庄周之道以工夫体认人生之超然境界,艺术精神更足彰明2.“道”在老子为形而上之宇宙根源,为众妙之门、万物之母,故老子偏于察识思议此大本大源。“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老子。十六章》)静观往复、去蔽归根,方能知常合道、没身不殆。“道”在庄子为超遥自在之人生体验,故庄子偏于体认实修此人生境界。由外天下而外物、外生、朝彻、见独,而无古今,以“入于不死不生”之境(《庄子。大宗师》),自在逍遥、无往不适。异乎孔孟所成就之道德境界,老庄所成就者,乃形上境界与艺术自由境界也。老聃弃美,“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老子。十二章》),音、色皆为感官享乐、矫饰失真之伪美,沉迷其中,徒乱本心。“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四十一章》),实可与庄周至乐无乐之论相发明。庄周以无为虚淡为合天德,标举“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知北游》)、“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庄子。天道》),诋世俗违道背真之美,直欲“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庄子。胠箧》)庄周疾伪,乃疾世俗之伪以存本真,弃感官之美而求大美,廓然任真、荡然无执,祈向逍遥空灵之自由境界。庄周以真论美,打通心物、融贯主客,以艺术心灵观照万物,成就人生之完满自由。其人生论与艺术论打成一片,艺术之人生化即人生之艺术化。 2人格充实美与生命自由美儒家论美主善,特重道德人格之充实光辉,道家论美主真,尤尚自由生命之逍遥超脱。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文为教养风度;质为道德品质。君子以仁为本、文质和谐,举止中节合度,品行纯美高尚。夫子视富贵有如浮云,颜回处陋巷不改其乐,其进退作息、出处去就,无不体现人格充实之美。孟子善养“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充溢身心、周遍乾坤,浩乎沛然而莫之能御。此境至高至大,“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尚不足以形容之。孟子论修养工夫次第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

孔孟与老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水中望月
  • 文件大小118 KB
  • 时间2019-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