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景观空间结构与景观异质性本章内容第一节景观空间单元第二节景观粒度与对比度第三节景观边界与生态交错带第四节网络第五节景观异质性及其测度第一节景观空间单元景观中任何一点都属于斑块、廊道和基质的,它们构成了景观的基本空间单元。斑块-廊道-基质的组合是最常见、最简单的景观空间格局构型,是对景观功能、格局和过程随时间发生变化的主要决定因素。一、斑块斑块定义Levin1974一个均质背景中具有边界的连续体的非连续性Roughgarden1977,环境中生物或资源多度较高的部分Forman为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的不规则表面,景观空间比例尺上所能见到的最小均质单元,是十分相似的同质性的土地单元,它与周围的地块具有明显的差别。FormanandGodron1986,斑块是在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非线性地表区域。邬建国1992认为上述定义缺乏普遍性与概括性,“依赖与尺度的,与周围环境(基底)在性质上或者外观上不同的空间实体”上诉所有的定义都强调了斑块的空间非连续性和内部的均质性。斑块的属性包括,尺度、形状、边界等,而这些属性对于该斑块的生产力、生物多样性以及土壤水分等都具有一定的生态作用。斑块主要起源于环境异质性(environmentalheterogeneity)、自然干扰(naturaldisturbance)和人类活动三个方面。Forman根据斑块的起源或形成机制将斑块分为干扰斑块、残余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和引入斑块4类。,是景观中常见的斑块。干扰来源于自然(火烧、侵蚀、病虫等)和人为(森林采伐、矿产开发)两个方面。特点之一:干扰后生物类群种类、数量发上明显变化,有的种消失,有的侵入。特点之二:与基质之间是一种与干扰对应的动态关系,具有高周转率,持续时间短,因而消失最快(或者平均残留时间短)。干扰分为:单一干扰和慢性干扰(重复干扰,适应、稳定)。
第三章景观空间结构与景观异质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