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加快武汉城市圈建设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doc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加快武汉城市圈建设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研究武汉城市圈建设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对增强武汉市的辐射力需进行多方面的研讨。2000年,我们民盟在研究西部大开发战略时,觉得武汉应该大有作为,因为武汉具有较丰富的人才资源,地处中原,连接东西,应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多年来,我们一直关注区域经济发展问题。中衡,这一问题应该解决。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民盟中央着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提出了“关于长江中游经济区域发展的若干建议”。民盟中央认为,武汉市是长江流域四个特大中心城市之一,历史上就是航运中心、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经过新中国成立后的大规模建设和发展,武汉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取得成效,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猛,并拥有雄厚的科研教育体系,势必成为这一地区的经济、金融、贸易、交通、信息、科技和教育中心。民盟中央关心和支持长江中游和中部地区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直接推动了武汉城市圈建设的前期研究。武汉不仅是湖北的武汉,而且是全国的武汉,加快武汉城市圈建设和发展,有利于推动整个长江流域和中西部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地区的国际国内竞争力。
武汉是一个老工业基地,振兴武汉城市圈关键在于体制。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调整改造老工业基地,的确需要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的通力合作及必要的政策支持,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研究相关的扶助支持政策。从国外看,一些国家为了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也采取一些诸如免税、贴息的政策。但必须看到,扶持政策毕竟是过渡性的、时效有限的,可以解老工业基地燃眉之急,却不可能解决其长期积存的问题和包袱,更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而,只有紧紧抓住体制创新这个“牛鼻子”,才是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振兴的治本之策。也只有实现体制创新,国家的扶持政策才能真正派上用场、落到实处、取得成效。否则,国家投入再多的政策扶持,也不能激起联动效应,形成不了永久的“造血机制”。政府部门推出的各项政策,一定要考虑以体制创新为前提,以挖掘老工业基地内部潜力为基础,以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为着力点,以建立老工业基地内在、自主、良性循环的振兴体制为目标。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的当务之急,一是加快所有制改革,构筑微观主体的活力;二是实行政府管理经济体制的创新。
对武汉城市圈发展的问题,我有如下建议:
一、从完善财政投资的约束机制入手。行政壁垒、地方保护主义、重复建设、恶性竞争、过度内耗等问题,都可以从政府无限制的资源控制权力找到答案。转变政府职能,解决政府职能越位和缺位问题是行政体制改革的方向。结合行政体制改革和国有经济战略布局调整,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和完善政府花钱的约束机制,改进对政府政绩考核体制标准,应是整合城市之间关系工作的起点。
二、从统一规划建设基础设施项目入手。满足城市对公共物品的需求是政府的主要职能。对基础设施进行统一规划有利于降低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率。例如统一规划建设武汉与周边城市的一小时交通网络、两至三日旅游线路网,既比较容易操作,又能实现“共赢”。
三、做大做强武汉市。一个城市圈的发展方向、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首位城市的综合实力,取决于首位城市的带动作用。武汉目前的综合实力还不足以承担

加快武汉城市圈建设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zh187166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