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金融危机:渐行渐近的全球经济滞胀
作者:王明旭文章出处:论文网发布时间:2008-10-23
-
2008年金融危机:渐行渐近的全球经济滞胀
次贷危机是美国经济放缓的导火索,其后续影响不断恶化并逐渐波及到世界经济。2007年世界经济在连续四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出现了调整的迹象。同时,美国、欧元区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CPI上涨率已超过央行设定的控制目标。经济增长放缓和通货膨胀的压力同时出现,威胁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全球经济滞胀已经渐行渐近。
世界主要国家出现滞胀的早期征毙
2007年以来,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开始“减速”,全球大多数上升,世界上主要国家已经出现经济滞胀的早期迹象。
美国作为世界上第一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火车头的作用。然而2007年美国经济的表现不尽人意,次贷危机的爆发更是雪上加霜。经济增长速度降低,通货膨胀率升高,失业率增加,这一切显示出美格林斯潘称“美国经济尚未陷入滞胀,但已经有早期迹象出现”。
从欧元区的数据来看,% ,% ,但是全年经济波动较大,%,是2005年以来的最小增幅。欧洲经济面临经济下行的风险。
以“金砖四国”——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为代表的新兴国家,虽然经济仍能维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但是面临较高的通货膨胀压力。2007年,中国、%、%% ,%、%% ,均超过其央行设定的控制目标。
总的来看,由于新兴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部分抵消了由于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带来的影响,全球经济陷入停滞的趋势还不明显,但通货膨胀已在全球范围内显现,并呈愈演愈烈之势。如果主要发达国家经济疲态延续,全球通货膨胀进一步向恶性势态发展, 目前发展尚好的新兴国家经济必然会受到影响。果真如此,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涵盖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全球滞胀幽灵将在不远的将来显身。
经济趋于滞胀的原因
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曾经出现过经济滞胀,当时是由突发地缘政治事件造成的“石油危机”引发的。通过对比可以看出, 目前的全球经济形势与70年代滞胀有着相似之处,都是由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引发通货膨胀,导致经济衰退。但此次全球通货膨胀,是以美国的次贷危机为导火索,实质上是流动性过剩引发的全球大宗资源商品价格高涨所致。石油和粮食价格上涨。推动叠货膨胀全球扩散
石油短缺推动价格上涨。2001年至2004年间,美国、欧洲等国家为了应付经济衰退的局面大幅降低利率,货币供应量增加,经济增长产生巨大的需求,同时新兴国家经济发展,石油消费量增加。但是石油输出国组织一直奉行“限产保价”策略,导致石油供给短缺,油价持续升高。石油作为全球消费量最大的基础经济能源,位于产业链的顶端,石油价格上涨将会产生高位示范效应,给相关产业带来重大影响,会导致基础资源价格的整体上升,将通货膨胀推向更高的水平。
国际粮食价格也大幅提高。粮食价格上涨的部分原因是由于过去一年里干旱等自然灾害使得产量降低,更主要的原因在于许多国家进行生物燃料的开发和生产,种植大量油料作物缩小了农业作物的种植面积。粮食和能源的高度关联使得粮食价格的上涨迅速“惨透”到总体物价,加剧通货膨胀,严重威胁对粮食和原材料依赖较高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论文网]
美国次贷危机和美元贬值,加剧全球流动性过剩
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美联储连续17次上调联邦基金利率,将该利率从1% % 。紧缩性韵货币政策击破了不断膨胀的房地产泡沫,导致次贷危机的爆发。由于全球性的流动性突然收缩,国际金融市场出现信贷短缺,美国和许多欧洲国家央行进行降息和注资以稳定金融市场。这些措施虽然短期缓解了次贷危机带来的流动性紧缩的问题,但降息和注资将使流动性过剩再次出现,全球能源和初级产品价格不可避免上涨。而且利差的存在,使国际短期资本将流向新兴国家进行套利,拉高新兴国家的资产价格,催生经济泡沫。
2002年以来美元大幅贬值,作为国际商品交易中的计价货币,贬值直接导致全球能源和初级产品价格上涨,从而增加全球性通货膨胀的压力。美元贬值,不但使得新兴国家的外汇储备“缩水”,财富减少,而且新兴国家经济发展大多依赖出口,美元贬值使得其出口商品价格上涨,进口国需求减少,导致新兴国家出口减少、经济增长放缓。
应对全球经济滞胀的政策选捧
各国政府应在认清全球经济所面临的现实状况的前提下,根据本国的自身状况来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对于经济开始或面临下行风险的国家来说,应该首先从治理经济停滞,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开始。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扩
经济危机及公平效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