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结课论文论文名称:中国西部中小城市低碳发展研究—以泸州市为例指导老师:曹世臻专业班级:城市规划2010-2班学号:21姓名:吴明明2013年7月摘 要:低碳浪潮已经到来,但目前来看,发达国家和国内部分发达城市明显走在前面,而中国西部中小城市则面临诸多现实问题。我来自四川,四川大多数城市都是属于中西部小城市。在这里我以四川省泸州市为例,分析了泸州市现在所处的城市现状并提出创造低碳城市所面临的问题及其优势,从发展战略、低碳生活、三产低碳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虽然对西部中小城市相比外国很多低碳城市甚至东部一些发达城市要落后很多,但是其也有自身的优势所在。对于西部中小城市,低碳绝不是空中楼阁,关键是要尽快走出一条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的新型产业化、城镇化道路。这样才能将经济、资源、环境三者更好的结合起来,实现三者互赢,创造真正的低碳城市。关键词:中国西部,中小城市,低碳城市1、现状分析:西部中小城市低碳发展的变局“低碳环保”是我们经常听到的词。实际上,低碳浪潮已经悄然来临。我们希望摈弃“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采用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因为国外和我国一些较发达城市拥有充足资金可以投入,以及高素质的市民可以接受新观念,所以低碳已经慢慢走进了他们的生活。但在中国西部中小城市,由于资金以及教育资源等的匮乏,要实现此类新模式难度很大,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对西部中小城市而言,脱贫致富任务重,产业链分工处于低端,且盈利能力差,经济基础薄弱。如果探索不到适合本地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光是投入治理污染、普及环保理念,还是摆脱不了“污染与地方政府博弈”的困局。所以低碳经济作为一种经济模式,一定是要带来收益的。“城市名片”?经济落后制约了西部中小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又没有什么好牌可扭转被动局面。所谓文化牌、名人牌等均是无奈之举。现在有一些城市期望通过打造低碳经济概念,以此作为改善政府形象、争取上级支持、吸引客商投资的策略,而实实在在的低碳实践多为零散性和尝试性,尚未形成系统的低碳经济发展框架。所以这名片就是目前尴尬的现状。?说到底,最实际的问题就是资金和技术。很多西部中小城市并非没有发展低碳经济的热情,但是往往受困于自身资金投入有限,无法获得适合本地的低碳技术,缺乏与发达地区的有效合作,也找不到可以借鉴的成功案例。“落后”也是优势任何新事物都是不断走向成熟、不断系统化的过程。有些城市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程度,要改变为低碳就要相比付出更多代价。所谓“先发展后治理”,在我看来,实际上是要为发展欠债买单的。因此,必须看到低碳经济是一种必然趋势,不能武断一定是工业经济比较发达了,才过渡转型到低碳经济,并为之前的负债买单。实际上,西部中小城市发展低碳经济更有比较优势:首先,农业比重大,生态条件好;其次,处于工业化发展初期,产业向低碳经济调整转型的负担少、成本低、阻力小、动作快,相对容易形成特色发展模式;第三,天然气、地热、风能、水电、农村沼气等清洁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潜力大;第四,无论是发达城市,还是中西部欠发达中小城市,低碳经济都处于起步阶段,在同样的起跑线上,关键是谁率先掌握了成功“钥匙”。实际上发达城市还要支付高昂的节能减排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论文——吴明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