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黄河民俗文化.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固义的傩戏表演可追溯到明代中叶。早期社会,人们无法抭拒自然界的各种灾害,认为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存在,这就产生了鬼神的概念。于是人们把这种想象的鬼神也分为善恶,通过祭祀和表演,扬善惩恶,满足人们征服自然的主观愿望。傩中的“黄鬼”就是一种邪恶的象征。洪水泛滥时的滔滔浊浪,瘟疫、痨病使人面黄肌瘦,他们认为这都是“黄鬼”在作祟。固义乡民所说的“黄鬼”还指那些虐待父母的忤逆不孝者。这反映出明朝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正统儒家学说的浸透,而使“黄鬼”的所指由自然灾害转向人本身的邪恶。    “捉黄鬼”中的各种人物角色,大都以脸谱和面具为扮相。他们身着古装和各种佩饰,面目或计策或狰狞。这些角色大都是世袭的,辈辈相传,不派不选,使其久演不衰。全村戴面具的约有三四十人,画脸谱的多达四百余人。几乎是家家有角色,户户都参与。正月十四的夜晚,村里的人都乇夜难眠,扮脸谱、试服装、整道具,出出进进,忙忙碌碌。十五日凌晨一时,寂静的山村就响起了嘈杂的脚步声。装扮的跳鬼,身着单衣,摆弄着刚劲的舞姿,在众多手持柳棒的更夫的簇拥下,高声呐喊着,串遍全村的大街小巷,去驱邪赶鬼。在奔跑中一个个大汗淋漓,直到清晨七时,黄鬼被缉拿归案。这不禁使人联想起远古时期先民们围猎野兽的情景。扮演“黄鬼”者,头发、四肢和身上全涂成黄色。在隆冬严寒中,只穿着薄薄的无袖衫和短裤,裸露的胳膊和小腿上捆绑着四把明光闪闪的道具刀,刀口处鲜血淋淋。预示着村中黄鬼被擒,吉祥如意。上午七时以后,气势更为壮观。铺满山石的街道上,邻街的房顶上,以及高大的树杈上,挤满了前来观看的人群。披甲戴盔的探马在人群中往来开道,铃声急促,蹄声得得,惊得观众直往后退。押着“黄鬼”示众的队伍浩浩荡荡,直贯长街首尾。前有鸣锣开道的衙役,手持旗牌、伞扇、金瓜、钱斧等全套仪仗以及饰有各种面具、脸谱的戏中角色,后面是衣着鲜艳的各种民间华会队伍,边走边演,热闹非凡。队伍按规则,走走退退,退退走走,历时三个多小时,把正个小山村闹得沸沸扬扬,酣畅尽兴,仿佛要将一年的喜悦都渲泻在这欢庆的气氛之中。   队伍出村后,在村南干涸的河谷上,分成几个场地进行赛戏活动。最后,崭黄鬼仪式在四值(掌管日、时、月、年的文官)、四尉(掌管东、南、西、北的武官)的傩舞表演中整个活动推向高潮。临时搭起的开斩台,高筑于河谷之上。当“黄鬼”被押上台时,群情激奋,礼炮震天,透过弥漫的烟雾和手持柳棒人们的喊打声中,“黄鬼”被剥皮抽筋,象征着人类铲除邪恶的胜利。   河北武安固义傩戏的出现,打破了中国北方

黄河民俗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花开一叶
  • 文件大小547 KB
  • 时间2019-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