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郭世参考资料佑.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郭世佑:我的忠告——就关于毛泽东历史评价的三博士学术讲座答法大部分网络攻手本帖最后由莞尔的然于10-4-1422:11编辑                            我的忠告          ——就关于毛泽东历史评价的三博士学术讲座答法大部分网络攻手                                                                    郭世佑      主持4月8日晚上昌平校区C段阶三的讲座之后,已经有点疲倦,没有赶上回城的校车与345公交车,就留在昌平,翻开随身携带的专业资料,原以为可以抓紧把授课之余的时间集中起来,静心地为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60周年的国际研讨会赶写论文了,本月15日就要交稿,还没写一个字,却连续接到不少评论讲座的短信、电话与网上留言,还有数位学生把法大BBS上的火爆争论源源不断地转入电子信箱。看到其中那些怀疑组织者的讲座动机和随意攻击主讲三博士的帖子,感慨良多。如果他们只是伤害我个人,那倒不要紧,我已经在法大见过世面,不止一次享受过这样的待遇了。纠缠于《中华文明通论》课程考分的少数学生至今还在迁怒于曾经千方百计从整体上照顾过学生考分的我(只是我和课程组教师都谢绝个体要分),还常在网上放冷枪,我还得感谢学校给我这个课程负责人的任务,才有机会比较全面地了解一届又一届日新月异的学生——国家未来的法治中坚,我一直在修炼自己的职业宽容与耐心。这次却是部分学生将重点对准由我出面邀请的三位年轻博士,一种受伤的感觉再袭心田,初春的凉意原来也像寒风刺骨。虽然正如许多学生宽慰时所说,这样的学生并不代表绝大多数法大学子的态度与水准,但也不能无视肆意攻击教师之风的嚣张,我至少应当对受我之邀的三位青年教师负责,不能缄默。深思再三,那就搁下案头的专业资料,想对那些误把讲座现场当吵架菜场还不够,还要借助于网络的便捷伤害师长的部分法大学子提出如下三点忠告:第一、你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师来陪伴你的大学四年?本次讲座是《中华文明通论》课程组作为本课程的系列讲座之一,委托商学院学生会与准律师协会承办的。我作为课程组负责人,就在讲座的开场白中通报过敝人代表课程组发起和组织这次讲座的三点理由:第一点理由,它由大学的使命所决定。大学是求真的职业场所,大学的所有活动都应该以培养学生为中心,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练出一身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本领,以便将来体面地走向社会,报效国家,尽量用独立的人格与过硬的能力为双翼,做一个对社会主流价值的善意的批评者,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人。大学不是中学的继续教育学院,不是锻造只会背教材、背定论的考试机器,没有义务把中学的应试教育那一套延续下去。第二点理由,它由大学生的使命所决定。我们的国家还很穷,教育并不发达,特别是高等教育,我们的培养质量还在滑坡,国家培养一个大学生,特别是培养一个重点大学的学生还不太容易,我们的校名还与国家的名字联在一起,法大的学生就更应当主动地承担将来引领社会,开启民智的责任,但你在开启民智之前,就得先把自己的智慧开出一点来,多接受不同学科的学术熏陶,多听听不同的声音,尽量把书本上的知识与前人的经验转化成智慧,使自己变得聪明和成熟起来。如果你还像中学生一样,只满足于一种声音,一种定论,顶多只是一只优秀的鹦鹉。如果你再去引导百姓当鹦鹉,哪怕是能够整齐地唱出同一首歌,也不可能是生动的和悦耳的,更不用说能为“创新大国”提交出你的什么贡献。第三点理由,它由讲座主题的重要性所决定。至今为止,还没有哪一个历史人物像毛泽东那样深深地影响着现实的中国人与中国社会,对今天的大学生也是这样。再说,对毛泽东的事实评判与价值评判还存在很大的差别,在今天的大学生中也是这样。就此而言,毛泽东的影响力还大大地超过孔子,他是绕不过的历史人物。如果对这样一个历史人物进行师生互动,开展冷静的切磋和探讨,那是非常必要的,不难事半功倍。至于我为什么要约请三位年轻的博士来给同学们谈毛泽东,当时我也说了三个理由:1、在关于毛泽东的问题上,请其他教师来讲,总比我一人搞“单口相声”要好。另外,请三个教师同台讨论讲,也比只请一个教师要好,可以尽量避免一言堂,避免一种声音。2、胡尚元老师、解启扬老师与邓文初老师,三位年轻的博士,分别来自中央党校的党史专业、人民大学的中国哲学史专业和浙江大学的近代史专业,不仅都来自名校,而且还出身于不同的学科与专业,他们可以提供三种不同的视角与资料信息,让全体在场同学认真参考。而且据我了解,三位年轻教师都是喜欢读书和独立思考的教师。3、尽管我在史学界也许永远都是“青年学者”,在历史研究的某些学术研讨会上,前辈们指令我发言时,至今都是把我作为“青年学者代表”,但在这三位年轻教师面前,我就算是“老教师”了,除了邓文初老师是我的学生外,其他两位平

郭世参考资料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雾里行舟
  • 文件大小31 KB
  • 时间2019-03-0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