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乃斯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研究-旅游管理巩乃斯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森林公园是生态旅游开发建设的基础和载体,森林风景资源是自然留给人类的珍贵遗产。本文结合巩乃斯国家森林公园实际情况,提出了该景区在生态旅游开发建设存在的主要不足和相关的解决对策。陈文玲1,何雨2作者简介:陈文玲(1979-),女,湖南娄底人,新疆塔里木大学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旅游管理研究工作。何雨(1967-)女,新疆乌鲁木齐人,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旅游地理区域旅游规划与开发。基金项目:塔里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校长基金项目(TDSKQN1001)资助国家公园”的概念源自美国,名词译自英文的“NationalPark”,据说最早由美国艺术家乔治?卡特林(GeogeCatlin)首先提出。1872年美国国会批准设立了美国、也是世界最早的国家公园,即黄石国家公园。中国最早的国家森林公园是建于1982年的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我们国内所说的国家森林公园一般是指由国家林业局作出准予设立的行政许可决定,森林景观特别优美,人文景物比较集中,观赏、科学、文化价值高,地理位置特殊,具有一定的区域代表性,旅游服务设施齐全,有较高的知名度,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的场所。二、巩乃斯国家森林公园概况巩乃斯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新疆巴州和静县西北部天山南麓山地,距库尔勒市330公里,217国道和218国道从中交叉通过。巩乃斯,蒙古语意为太阳坡。巩乃斯国家森林公园原为巩乃斯林场,2001年由国家林业局批准成立巩乃斯国家森林公园。巩乃斯国家森林公园具有“高、凉、野、奇、特、秀”六大特色,拥有黄金河景区、银河景区、石头滩景区、振兴桥景区、天险景区、揽月景区、刀背山景区、温泉疗养区等8个景区,共涉及景点景物68处,其中主要景点景物42个。著名景点由班禅沟、伊开结楞沟、洪加里克瀑布、仙女湖、铁木斯台沟等景点。三、巩乃斯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开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2001年巩乃斯国家森林公园成立后,林场领导班子在管理中从伐木工人转变为公园旅游开发和管理人员,在角色转变中他们积极吸引外资组织管理,变公园为巴州地区重要的夏季旅游休闲地,但目前来看其仍存在以下的不足之处。(一)开发中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巩乃斯国家森林公园于2001年得到中国林业局批准成立其行政管理上总体隶属于当地林业局,并由旅游局、森林公安局等多个部门交叉管理。日常管理上由巩乃斯林场领导班子在管理,而林场在日常管理上投入资金人力物力有限,各部门交叉管理造成管理上缺乏统一性。在景区的宣传营销上则由当地旅游行政部门或者各景区承包者完成,缺乏统一的营销管理渠道。在景区接待主干道巩乃斯沟规划建设上缺乏统一规划和宏观引导,造成当地居民在巩乃斯沟乱搭乱建现象比较严重,就景区主要接待地巩乃斯沟而言大量闲散民间资金投入低成本景区基础接待设施和购物商店使景区的形象在疆内外游客中大打折扣。(二)管理人才缺乏经营管理理念落后巩乃斯国家森林公园在管理上林场管理班子对各景点大多采取对外承包经营管理的模式,由巩乃斯林场向承包商在合同年限内收取一定承包费用。管理经营人员大多缺乏专业的生态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对景区采取粗放式经营管理,在森林公园中会出现景区工作人员私自猎杀保护动物破坏保护植物谋取利益的现象。各景点所采取的管理大多数是进行简单的卫生设施维护
巩乃斯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