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汉冶萍铁路与黄石工业遗产特区旅游.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汉冶萍铁路与黄石工业遗产特区旅游-旅游管理汉冶萍铁路与黄石工业遗产特区旅游 刘金林一百多年前的汉冶萍铁路造就了一座矿冶之城,开辟了一条资源枯竭城市的转型之路,即创建黄石工业遗产特区,开展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线路旅游,实施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之路。一、汉冶萍铁路与黄石“入”字型城市格局的形成1892年建成的汉冶萍铁路是中国现存的近代最早、使用时间最长的城市轨道铁路,汉冶萍铁路又名大冶铁路、铁山运道等,是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湖北铁政局(汉冶萍公司前身)时兴建的,它不仅运输铁矿石等工业原料,它还是近代黄石的城市客运铁路,当时大冶工矿区居民的最主要交通方式就是这条汉冶萍铁路。著名实业家郑观应1896年为汉冶萍铁路制定的《增订铁路火车卖票章程》是中国第一部城市轨道铁路客运章程。汉冶萍铁路促进了黄石“入”字型城市格局的形成。黄石市区的形状呈“入”字型,是兴矿建厂,通过铁路连接厂矿、村镇,逐步形成的城市格局。“入”字型城市格局的两条线是城市形成的核心骨架,“入”字的“撇”线是指1892年建成的汉冶萍铁路线,它是城市形成的生命线。“入”字的“捺”线是指汉冶萍运矿码头以及众多厂矿码头所形成的长江航线(后来汉冶萍铁路延伸与长江航线平行)。两条线连接了黄石港、石灰窑(今西塞山区)以及下陆、铁山等乡镇,连接了大冶铁矿、大冶钢铁厂、大冶水泥厂、大冶电厂、源华、利华煤矿等厂矿,新中国成立后,铁路延伸到铜绿山。二、汉冶萍铁路与工业遗产特区的创建2011年湖北省政府批准建立黄石工业遗产片区,它由三处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华新水泥厂旧址、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一处国家矿山公园——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组成,2012年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这是中国近现代工业遗产获得的最高殊荣。黄石工业遗产片区的工业遗产不是各自孤立存在的,可以通过汉冶萍铁路连接起来,实际上是一条文化线路遗产。根据2008年,在加拿大魁北克召开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16届大会上通过的《文化线路宪章》的阐述,文化线路是指“任何交通线路,无论是陆路、水路、还是其他类型,拥有清晰的物理界限和自身所具有的特定活力和历史功能为特征,以服务于一个特定的明确界定的目的……”。建议湖北省政府以及黄石市政府将汉冶萍铁路沿线以及黄石工业遗产片区四大工业遗产组建黄石工业遗产特区,在特区范围内,进行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将黄石工业遗产特区独具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线路打造成资源枯竭城市的转型之路。三、独具特色的汉冶萍铁路工业遗产特区旅游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跟随着学生旅游团,乘坐老式火车,沿着汉冶萍铁路,游黄石工业遗产特区,重温我们家乡辉煌的矿冶史。第一站是西塞山下汉冶萍(旧址)站,游汉冶萍广场,参观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两座当时亚洲最大的炼铁高炉遗址向对我们述说着亚洲最早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的历史。临走时,我们向张之洞塑像敬礼,感谢他为黄石作出的巨大贡献。火车缓缓前行,停到了第二站源华煤矿(旧址)站,参观源华煤矿矿井遗址,感受当时煤矿工人的辛劳,看着黄石煤矿博物馆的图片,听着讲解,仿佛看到了源华煤矿的辉煌。随后,游飞云洞革命遗址,听长辈们讲林育英在黄石创建共产党的故事。离开飞云洞,我们乘坐上了中国第一条翻越高山的架空索道——利华煤矿高架索道缆车,不知不觉来到了黄荆山南边的柯家湾,参观了利华煤矿,

汉冶萍铁路与黄石工业遗产特区旅游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乘风破浪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19-03-0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