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谈一年级识字教学.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谈一年级识字教学中,为此《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汉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那么,怎样让识字成为一种乐趣呢?我在识字教学中注重识字的生活性和自主性,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教学中,我做了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教给识字方法、拓宽识字途径的尝试,从而提高了识字效率。下面具体谈谈几点做法: 一、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指导识字教材的各个部分体现了主动学、有情趣地学的编排意图。例如,在儿童喜闻乐见的情境中学习拼音、认识汉字;在连、涂、画、拼、摆等活动中巩固汉字;在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大量采用“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说”、“我会画”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植识字的信心。教学中,我们从教材实际出发,依据儿童年龄特征,精心设计教法,激发儿童的识字兴趣,教给识字方法。中国文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图像”文字。在儿童识字的初级阶段,这种音、形、义综合感知的办法,能极大地引起儿童的识字兴趣,非常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而且巧妙地把汉字学习和口语发展结合在一起,显然是一种很有效的好办法。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会有意无意运用这种方法,圈圈连连,认识一些字。二、运用新旧知识联系法进行随机识字我们知道,新知识的获取往往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同样,学生认识新字的过程,也往往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利用儿童已经学过的笔画、部首、熟字,采取加加、减减、换换的方法来引导学生随机识字。实验证明,在有意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即意义识记),由于有思维活动的参与,其识记效果远胜于无意识记和机械识记。三、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多阶段反复识字一年级上册共编排20篇课文,每课安排识字9~13个。针对识字量过大的问题,教师的指导便非常重要。我们在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注意激发识字兴趣,让生字多阶段复现,在复现中巩固识字。(一)指导学生在预习中读准字音预习是专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的。为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我要求学生初读课文时:“看看生字条中的生字宝宝,你已经认识了谁?跟它打声招呼吧(读出字音),还有谁你不认识?快把它从课文中找出来,圈一圈,借助拼音读一读吧。”学生们立刻行动起来,很乐意到课文中认生字,获得了学习生字的主动权。(二)指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习生字合作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能力。课堂上,我们把学生分成四个人一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在初读课文后,我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忆,之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各自的识字方法,并通过评价,让学生逐步领悟,进而掌握最佳识字方法。通过这种简单的合作学习,所有的学生都主动参与,实现学习互补,增强了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三)教会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如《阳光》一课中学到“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一句时,我让学生读儿歌《猜一猜》中的句子“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通过比较读,学生认识到同一个“长”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读音不同,字义也不一样。(四)教会学生在阅读中巩固识字儿童识字,认得快,忘得也快。因此,不断复现是巩固识字的重要方法,而把识的字放到语言环境中巩固,效果会更好。阅读心理学认为,阅读不是单纯的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阅读主体积极参与的过程。教学中,我一方面在课堂上利用各种教学

浅谈一年级识字教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iris028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19-03-0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