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四章 ☆近代前期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条件及其与中国近代政治运动的关系 (1)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鸦片战争后,外国的工业品开始倾销到中国市场,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2)外商在华投资建厂和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吸引了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近代工业,这样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也诞生了。(3)甲午中日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竞相对华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同时,清除有政府为了扩大税务局源也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出现了兴办工业的浪潮,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4)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他们掀起了一场具有一定群众性的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在戊戌变法失败后,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了一场以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的辛亥革命。(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有所减少,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有所提高,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他们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辛亥革命前后,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6)因而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促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以后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止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期间,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革命性质的确定主要决定于革命领导者及其纲领、对象、任务、结果等综合因素。 (1)相同点:A、社会性质: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革命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社会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是最主要的矛盾;D、革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