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散逃生方法
从公众聚集场所的火灾特点和以往事故教训可以看出,公众聚集场所发生火灾易造成人员群死群伤的惨剧,且火灾中多数死亡人员是因不懂疏散逃生知识,选择了错误逃生方法或者错过逃生时机而造成的。因此,掌握公众聚集场所正确的疏散逃生方法以提高自救能力尤其重要。
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在火灾突然发生的异常情况下,由于烟气及火的出现,多数人心理恐慌,这是最致命的弱点,保持冷静的头脑对防止惨剧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以往的火灾中,有些人盲目逃生,如跳楼、惊慌失措,找不到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等,失去逃生时机而死亡。在发生火灾时,保持心理稳定是逃生的重要前提,若能临危不乱,先观察火势,再决定逃生方式,运用学到的避难常识和人类的聪明才智就会化险为夷,把灾难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二、利用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自救逃生
公众聚集场所在建设时须经公安消防部门审核、验收,方可投入使用。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设置的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在额定人数内,只要有组织、有秩序地疏散,五分钟内即能全部疏散完毕。进入公众聚集场所时,应首先观察和熟悉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的位置;发生火灾时,不要惊慌失措,应及时向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方向逃生;疏散时要服从工作人员的疏导和指挥,分流疏散,避免争先恐后,朝一个出口拥挤,堵塞出口。盲目逃生,往往欲速则不达。
三、自制器材逃生
公众聚集场所发生火灾时,要学会利用现场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逃生,要学会随机应用,如将毛巾、口罩用水浇湿当成防烟工具捂住口、鼻;把被褥、窗帘用水浇湿后,堵住门口阻止火势蔓延;利用绳索或将布匹、床单、地毯、窗帘结绳自救。例如,1985年4月18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天鹅饭店发生火灾,当时住在楼内的几位朝鲜客人发现起火,楼道已被烟火封锁,就开窗跳楼,结果不是摔死就是重伤。而一位日本客人却先用浸湿的被子堵住门,然后将床单撕成条,连成绳子,顺窗下坠,逃出火海。
四、寻找避难所逃生
在无路可逃的情况下,应积极寻找避难处所。如到阳台、楼层平顶等待救援;选择火势、烟雾难以蔓延的房间,如厕所、保安室等,关好门窗,堵塞间隙,房间如有水源要立即将门窗和各种可燃物浇湿,以阻止或减缓火势和烟雾的蔓延。无论白天或者夜晚,被困者都应大声呼救,不断发出各种呼救信号以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
帮助自己脱离险境。1994年12月8日新疆克拉玛依市友谊馆天幕起火,大厅断电,疏散逃生无组织无秩序,局势混乱,人员拥挤,造成325人葬身火海。出人意料的是,有两名十岁的小学生,发生火灾时躲进厕所里,最后被人救出,幸免遇难。
五、在逃生过程中要防止中毒
公众聚集场所有些部位在装修过程中使用
疏散逃生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