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苗族特色-旅游管理黔东南苗族特色 陈全瑶潘齐欣刘宇基金项目:贵州省2014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9005);凯里学院2014年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CX201414)。作者简介:陈全瑶,女,汉族,贵州紫云人,凯里学院信息工程学院,2013级信息工程职业教育本科专业学生。潘齐欣(1983-),女,苗族,贵州雷山人,凯里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计算机应用。刘宇,男,汉族,贵州遵义人,凯里学院信息工程学院,2013级信息工程职业教育本科专业学生。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它经历了数千年的沧桑和变迁,演变成了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之一,同时苗族人民创造了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了非凡的贡献。黔东南苗族主要分布在黄平、施秉、三穗、镇远、天柱等地,不同地区的苗族人民相互独立,苗族文化和生活习俗各具千秋。本文从黔东南苗族历史、语言、节日、建筑、服饰几方面进行论述。一、引言黔东南州是少数民族集聚地,大多数民族文化起源于当地,这些遗留下来的文化资源可利用于黔东南旅游业的发展,其中苗族文化是黔东南发展不可缺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苗族悠久的历史,形成了与众不同的语言、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独具风格的建筑等,其特色文化的形成、发展都有着其他世人不知的艰辛历程。苗族先人为人类创造的语言文字,民族建筑都对社会的发展有着必不可少的贡献。二、苗族发展历程苗族是古老时期形成的民族,有着漫长的发展历程。据传说,苗族起源于中国古老发源地黄河中下游与长江下游之间,与“九黎蚩尤”、“三苗”、“南蛮”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九黎蚩尤”是苗族起源最早的先祖,开创了苗族经济、文化、政治的发展,对苗族有着重要的历史影响。“九黎”的领导者是古老传说中三大部落联盟集团之一的蚩尤。蚩尤在与黄帝、炎帝的对战中战败,但他对中国古代的贡献影响着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对苗族后代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三苗”是“九黎”的后代,生存于远古时期的尧舜禹时代,是涿鹿大战后“九黎”部落联盟集团中的一部分,后来在与禹的对战中战败,“三苗”的战败对苗族历史文化的发展有着严重的影响。“南蛮”是“三苗”部落中存活下来的苗族后代,在商周时期逐渐兴起。商周王朝曾多次派兵攻打“南蛮”,可是都是以失败而告终。最后,“南蛮”越来越强大,并且创建了南方最大的诸侯国,即楚国。楚国的建立推动了苗族的快速发展,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苗族在经历几千年的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了当今社会独具特色的苗族文化。三、苗族文化特色苗族是黔东南州最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之一,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特色语言、建筑、服饰等。(一)苗族语言苗族语言是苗族人互相交流的语言之一,可分为3大方言、7个次方言、18种土语,是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1]。苗族不同于侗族语言,它在远古时期就有着自身的民族文字和语言。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苗族语言因不同地区的格局分布形成了不同的苗族语言种类。传说,几千年前的苗族文字是写在羊皮或树皮上的,只是在不断的迁徙中,苗族文字才逐渐失传的。如今,苗族语言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而发展,形成了自身的语言文字。苗族语言在发展的同时也受外界语言文化的影响,这使苗族在与外界交流中使用了不同的语言。比如,苗族人与汉族或者其他民族交流时会使用汉语和其他民族的语言文字或字词。黔东南是中
黔东南苗族特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