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德孝为先-------浅谈德育课中孝道的教育上饶县清水小学:郭彦俗语说“百行德为首,百善孝为先”。孝是衡量一个人道德行为的基本准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教导曾参说:“孝为德行之本,是产生教化的源泉”,“人之行,莫大于孝”,从这些话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个人只有孝顺父母,才能进而关爱他人,报效祖国。德育工作,当注重“孝道”教育。那么什么是孝道呢?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孝字。中国的文字是世界上最有智慧的文字。孝字:上面是一个老字,下面是一个子字。这个老代表老一代,老一代还有老一代;子代表子一代,孩子还有孩子。我们的老一辈,老一代和我们的子一代是一体的,也就是我们的父母和祖先跟我们的无尽的后裔是一体的,老一代和子一代是一体的观念就叫做孝。我们无尽的祖先通过孝道跟我们无尽的后裔成为一个生命体,是一个生命,是通的,这就叫做孝。 我再打个比喻:我们的父母和祖宗是我们的头,父母、长辈和祖宗是我们的头;孩子是谁?孩子是我们的手;夫妻两个是身体,它是一个生命。祖宗、父母和孩子是一个生命,是连在一起的,这就叫做孝。我们无尽的祖宗会通过孝道来滋养我们无尽的后裔。不孝是什么意思?一个不孝顺的人,一个不孝顺的家族是什么意思?就是用刀把这个孝把它从中间割开。或者说不孝顺的人是什么意思?就是用斧头把自己这棵大树根砍断了。那还得了吗?您把自己智慧的生命和福报的生命从中间割开了,您把您自己从中间割开了,您的人生会顺利吗? 所以我们就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不孝顺的人人生会怎么样?没有智慧,没有福报,他的人生一定是坎坷、磨难、曲折。所以《百孝篇》就讲:诸事不顺因为什么?因不孝。不孝怎么能够顺呢?孝顺,孝顺。孝到了,顺就来了。但是如果我们不尽孝道的话,我们智慧的生命和福报的生命就会受到严重的伤害。所以很多朋友就讲:“我这几年不顺。我今年这个生意不好。今年咱家诸事不顺。”今天我们知道了,不顺利,不顺利的原因在哪里?不孝。 是啊,因为不孝顺,以后我们在遇到不顺利问题的时候,好了,我们就会反省:“是不是我对公公婆婆、岳父岳母大人,对父母的孝道不够?当咱们家孝道通了的时候,我们无尽的祖宗会通过孝道把他积植的德行通过孝道传递给我们的孩子。我们最世俗的讲,每一位祖先通过孝道给咱们家孩子一点点福报,每一位祖先给一点点福报,因为祖先是无尽的,大家想一想,咱们家孝顺的孩子,他的福报多大?是不是像泉水一样往外涌?因为祖宗是无尽的,所以孝顺人家的孩子,他的福报和智慧,会非常非常大,像泉水一样。随着他年龄的增长,福报不断地增长,智慧也不断地增长。我们就会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孝顺人家的孩子,因为得到父母和祖宗德行的庇佑、滋养,他的福报和智慧是非常大的。但是,在当今社会,随着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受到来自家庭的过分爱护与保护。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捧为“小皇帝”、“小公主”,过多地讲究孩子的营养、打扮、这些“过度”的爱,使大部分孩子变得骄奢任性,缺乏自理能力,缺少理解心、孝敬心和责任心。他们不知父母工作之艰辛,不知父母的养育之恩,有时父母行为稍不合孩子之意,就遭到孩子的斥责,甚至是漫骂。在我任教的学生中就曾发生过这样的一个事例:我班有个男孩,是单亲家庭(父母已离婚)父亲常年在外打工,现在与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爷爷以收破烂为生,小男孩经常与奶奶争吵,有时甚至与奶奶打架。其奶奶伤
百德孝为先 -------浅谈德育课中孝道的教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